APP下载

沛县泥模艺术

2019-10-21李佩琪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制作工艺艺术特征

李佩琪

关键词:制作工艺;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

一、沛县泥模的历史起源

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早从汉代开始,观察周边汉墓中挖掘的文物,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陶狗、陶猪等泥制品,在墓中作为陪葬品,以彰显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与财富。随着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清时期,徐州民间泥塑玩具逐渐丰富,相继出现了泥老虎、泥牛角哨、泥猴、泥兔子以及刀马人等泥玩具,其中销量最多,普及最广的当属沛县微山湖一带的泥模玩具。沛县水域宽广,为泥模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资源。时至民国,泥模玩具是微山湖一带孩童所共有的童年记忆,更是一大批民间艺人养活一家老小的经济来源。这些泥模多采用直接手法进行创作,虽然看起来质朴,但它们传达着艺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那时,孩子们只需要花上几分钱,便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泥模,因此,泥模的销量十分可观。文革期间,沛县泥模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珍贵的泥模被毁于一旦。随着文革的结束,沛县的泥模工艺渐渐复苏,步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市场,孩子们都被许多外来的塑料玩具所吸引,这些玩具不仅仅轻巧,造型更是新奇有趣,泥模便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沛县泥模的制作工艺

沛县泥模的制作程序主要分为原料加工、母模制作、子模翻印。

首先,制作泥模的原料往往取自河沿边或干涸的河床下的胶泥,在取泥的过程中最好选择杂质较少,黏性较大的胶泥,使用前需将胶泥进行摔打,使整块胶泥能够柔软便于创作。其次,母模的制作主要借助削尖的竹签和呈刀口形状的竹片,有时还会用到木棒和小型弓子。模子的尺寸大小是根据孩子手掌适合抓握的需要设计的,先将加工好的胶泥用手揉成直径大约3、4厘米的圆条形,再用手把圆条掰成若干小圆条,每条长约6、7厘米。泥模的形状较为常见的是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也有根据创作需要呈现的不规则形状。对泥模进行刻画是创作的最关键一步。通常,一个模子的刻画需要两三天才可完成,艺人们借助手中的竹签与竹片,创作各种人物、动物与植物,题材越是新颖别致,神态越是逼真有趣,便可称为上乘的泥模了。整个过程中极需耐心与细心,一个力度的差异都会造成形象神态的变化,艺人们都是凭借日积月累的经验才能熟练的把握好力度。等到整个造型创作完之后,就要把泥模的外形给描绘出来了,在距离外形半厘米左右的位置,用竹签画出与外形一样的轮廓线,深浅大概0.2厘米,最后再用竹片把边缘线外的胶泥削掉,可谓是微型浮雕。在孩童巴掌小的模子上刻画是十分费眼力的,经过长时间聚精会神的刻画,眼睛由于过度疲劳而流泪是艺人们的常事。由此可见模子的创作费时费力又伤身,所以在销量日益低迷的现如今,从事泥模制作的艺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创作完的泥模还需经过晾晒风干,把柔软的泥模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最好避免阳光直射,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泥模的干裂。等到变色变硬后就可以烧制泥模了,经过高温烧制后的泥模多成砖红色或褐色。最后,子模的翻印较为简单,准备好与模子大小适中的胶泥,将它覆盖满整个泥模,按压紧实,使得胶泥与模子充分贴合,再用工具把多余的泥料刮干净就好。等到胶泥变干后拿起模子轻敲桌面便可取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人或者小动物就出现了。

三、沛县泥模的艺术风格

泥模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多表现动物、人物以及植物,由于泥模的受众都是一些孩童,所以植物类的泥玩具往往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动物与人物类的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以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传统戏曲、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所创作的泥玩具,由于这些故事往往高举正义的旗帜,坏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以神话传说以及戏剧化的英雄人物为原型创作的泥玩具最为畅销,《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的人物都是当地艺人们最为拿手的题材。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传统的题材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大众,为了能使这门手艺发展下去,艺人们纷纷着眼于塑造当今孩童们喜爱的新形象,米老鼠、黑猫警长等卡通形象的创作,也是泥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

四、沛县泥模的发展状况

不同于过去的乡土玩具,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洋玩具涌进中国市场,一时间,造型新奇、色彩艳丽的塑料、布偶玩具席卷国内。民间玩具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受強大冲击,逐渐淡出千家万户,幸存的一些被作为省级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沛县泥模的现状亦不乐观,产品的销路闭塞,经济效益低,制作工艺又需要日积月累练就的技艺来完成,并且面临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技艺也随之丢失等一系列问题,所幸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成功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沛县泥模——泥塑徐州市代表性传承人闵凡思老师在徐州市开发区中学任教,从教20年来,致力于把泥模这种传统手艺与美术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教学成果显著,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应,多次被电视台、报纸采访报道,更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批次从事教育的个人及团体慕名前来学习,是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成功典范。

五、结语

沛县泥模如何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仍需探索,值得肯定的是,借助进校园这一途径,拓宽了自身发展道路,发挥了文化价值,孩子们在收集把玩的过程中,相互介绍自己的人物优点,不知不觉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领略到大众智慧的结晶。沛县泥模,它是历史的印记,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首,要不遗余力的发展和传承,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传播的媒介,积极采取措施,不遗余力的给它一个更好的平台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制作工艺艺术特征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