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重症颅脑损伤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2019-10-21杜贵胜王延玺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杜贵胜 王延玺

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ICU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肠外营养)以及实验组(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平均每组患者5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平均有上升,而实验组患者的上升水平较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总有效率86.4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的推广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临床效果

颅脑损伤是一种比价常见的外伤,其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损伤多种症状合并存在(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1]。其中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损伤包括颅底骨折、颅盖骨线状骨折等,而脑损伤则主要是脑震荡、脑干损伤等[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8例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ICU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59)以及实验组(n=59)。参照组:男患者有34例,女患者有25例,年龄区间23~69岁,平均(44.5±3.8)岁,其中颅底骨折的患者有26例,脑内血肿的患者有20例,颅内血肿的患者有13例;实验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23例,年龄区间25~72岁,平均(43.7±4.1)岁,其中颅底骨折的患者有27例,脑内血肿的患者有22例,颅内血肿的患者有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肠外营养进行治疗(中心静脉肠外营养),给予患者葡萄糖(50%)以及脂肪乳(30%)进行能源支持,热量为95~126kJ/(kg.d),而氮源则有复方氨基酸提供,同时要按照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热氮比例设置为100~150/1,而糖脂的比例则是2/1,总氮源则为0.12~0.15kJ/(kg.d),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给患者注射[3]。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添加L-丙氨酰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力太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生产企业: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409),按照0.3~0.4/kg加入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注射完后要及时将导管的采用NaCL注射液进行冲洗,同时要紧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避免患者病情加重[4]。

1.3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分三个级别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恢复)、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比较运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取X2进行检验,分析多因素采取多重线性回归法。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平均有上升,而实验组患者的上升水平较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总有效率86.4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如下。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是因暴力间接或者直接导致头部的颅脑组织发生损伤,而针对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患者受伤后昏迷超过六个小时或者出现再次昏迷则可判断为重症颅脑损伤,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有恶心、呕吐、头痛,意识、语言、感觉等方面出现障碍[5]。

L-丙氨酰谷氨酰胺主要适应于处于分解代谢和高代谢状况等需要腸外营养支持的患者,而肠外营养只要是指需要从静脉进行营养供给的重症患者的一中营养支持的方式,其主要是

通过周围静脉以及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6]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常规肠外营养(参照组)以及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实验组),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平均有上升,而实验组患者的上升水平较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能够药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总有效率86.4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的推广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参考文献:

[1]刘桂斌. ICU重症颃脑损伤患者应用L-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8):64-64.

[2]陈加链,蔡燕杏,陈科署. 谷氨酰胺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0):1371-1372.

[3]王俊平,赵海峰. 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37-138.

[4]尹康,许庆林,朱宏泉. 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9):138-140.

[5]刘坚,郝东宁.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970-972.

陈世明,王慧芳,陈姚. 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2017,47(3):314-315.

作者简介:杜贵胜  出生年月:1964.01    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青岛市,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室:医务科  目前职称: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亚低温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作用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