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2019-10-21刘莉平

大东方 2019年1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产教融合

摘 要:“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另一种人才类型,是指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能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较,应用型人才更为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化工人才;产教融合;模式构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一步推进,多元化办学格局已经形成。高职院校分类型与层次,注重特色发展,调整办学定位,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众多地方性职业院校,面临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和本地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基本取得了共识: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实践者和实现者[1]。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是地方政府的要求,也是院校生存发展之道,已成为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化工人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原则

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意义重大,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化工实践教学来看,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中缺乏有效规范和制度化管理措施,導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在此期间有必要就院校本身提出几点遵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化工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遵循和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二)实用型原则。高职院校化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化工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三)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化工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二、化工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专业薄弱的环节,在实习环节中不能找到良好的操作规范是实习效果不良好的主要原因。伴随我国社会的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逐渐提高。对于化工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体系建立是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一)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较大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学生参加化工学科竞赛,构建相关开放式实验室,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工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其次,院校设立计算机项目工作室、化工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化工加工实验室、现代化工产业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极好的平台,吸引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

(二)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课堂内化工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课外暑期社会实践和企业见习等内容和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化工综合应用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2]。

(三)产学研合作,促实践教学的发展。通过课堂内创新性综合实验项目,课外国家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实验项目,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科研道路。科研基本定位在于化工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针对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大力引进企业项目,以项目作为引导和推动科研发展。

例如:在化工先进实验项目中心,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技能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3]。因此,应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此外,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结语

新形势下,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教育,尤其要求院校教育要切实做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调整。校企合作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院校构建起适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本文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期早日实现高职院校具有专业背景鲜明、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研项目(编号:HG2019Z0)

参考文献

[1]苏海佳,张婷,刘骥翔,魏杰.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化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9(05):42-44.

[2]于彭,刘震,董怡辰,吴青松.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化工管理,2019(11):16-17.

[3]朱俊生,胡光洲,巩冠群,孟献梁,秦志宏.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58-159.

作者简介:

刘莉平(1972.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省新洲,单位:大庆职业学院,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化工类。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产教融合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