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下大学生管理探究
2019-10-21刘雪莹
刘雪莹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发展迅速。“双校园”模式是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最常见的模式。中外合作双方存在的多方面差异给学生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管理方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大学生管理
1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
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因更便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
2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从办学空间及主要教学点的角度来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分为“单校园”模式与“双校园”模式。其中,“双校园”模式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是最常见的模式。“双校园”模式是指办学过程中中方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互相承认学分,学生在国内外双校园完成学业、取得国外大学学位的教育模式,突出特点是教学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学生要出国到外方学校学习一段时间。
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双方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给学生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业压力大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清、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双校园”模式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基本都采取中外两国共同培养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多采用外教授课或教师外语授课,专业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充实,这给原本就基础薄弱的大学生带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基础差的同学甚至听不懂外教授课,很容易让这些家境优越未经挫折的学生们倍感挫败,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 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自律性较弱
与普通学院的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自我意识较强,进入大学之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问题。对自我认知的不完整,也使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没有规矩意识和“红线意识”。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日常学习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
2.3 学生所处环境价值观多元化、差异性明显
中外合作辦学的学生身处多元文化交锋的环境之中,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会造成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集体观念薄弱和道德信仰滑坡,容易产生对社会现象、文化形态的认识偏差。由于大部分合作办学学生以出国为目标,普遍存在“入党影响出国”的错误想法,入党缺乏积极性,参加思想政治学习也缺乏热情,个别学生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4 跨境教育导致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
“双校园”模式下的学生在国内完成学习后需赴境外完成学业,学生在国内学习阶段是有效开展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和出国事宜的准备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跨境管理,由于空间上的距离和时间上的差异,海外学生的管理存在困难,严重影响对境外学生的跟踪管理和引领。
3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措施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困难,在新形势之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3.1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下的学生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学习和生活,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的管理中,要坚持“一核双环”的思想引导模式,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环,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为外环,注重出国前“行前教育”和回国后的“思想反馈”,不断创新思想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理性分析、分辨真伪、准确把握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2 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风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制度为保障,加强管理的系统性,激发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端正班级学风的管理目标。以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课堂主阵线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活动为外延,创设专业实践平台,邀请留学回国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会,组织专业展览,创设专业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3.3 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培养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校园”模式下,大学生会分国内和国外两种环境,家校联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保障学生管理无“死角”。学院通过入学家长会、入学新生会、出国前家长会、回国后总结会的“四会”将国内外的情况详细说明,引导家长通晓国际教育规则、了解出国留学的注意事项等。推行《不定期联系制度》和《紧急沟通制度》,通过家长群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管理,加强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家长同校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跨境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顺利完成学业。
3.4 构建网络平台,克服时空障碍
学生在海外学习阶段,时间和空间的差距使国内学生工作者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各项情况。因此,构建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平台,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在线”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现实问题,给海外学子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作出理智选择,实现国内外学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画出最大“同心圆”。
[参考文献]
[1]曹艳.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分析与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2-125.
[2]杨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初探[J].教育评论,2004(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