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研究

2019-10-21张锅红

中国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张锅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内容、方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提出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方式和作用效果认同的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自媒体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一个个具有自主性、传播力的大学生施加影响,必须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和网络传播规律,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主要内容

从词源上讲,“认同”概念最早在心理学领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从词义上讲,“认同”概念的意指十分丰富,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不同类型。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是社会大众在处理自我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过程中,基于自身需要和价值偏好,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承认与接受,逐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调整自身的思想行为,使得自身思想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趋于一致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载体、目标目的等。信息传播的过程主要包含五个基本的元素:传播者、信息与讯息、媒介渠道、受传者、效果。其中教育者对应传播者;受教育者对应受传者;教育内容对应信息与讯息;教育方式和载体对应媒介渠道;目标目的对应传播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方式和作用结果的认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是“一定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同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任、认可。亲其师,信其道。一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受到质疑或者不被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打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递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理论知识、立场观点等内容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与编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把深刻道理、观点讲清楚、讲透彻,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达成理性共识,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式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如自媒体平台、文化活动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方式、载体,探索运用适应环境变化和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载体、新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结果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结果的认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需要,其作用得到大学生认可、承认与赞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和终级价值,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直接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这四个方面存在严密的内在逻辑关联。其中主体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内容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重点和核心。载体方式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中介环节。作用结果认同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方式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目标指向。

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应当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并非一经认同便固定,而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内容、方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如今,自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载体等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带来了严峻挑战。

教育者的内涵和工作对象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管理群体。现实生活中,教育者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而自媒体场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像大学生一样,重构自我的形象角色,将现实社会中的角色身份隐藏,这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在网络场域中的互动对话,更利于实现教育认同。

教育内容发生深刻变化。主流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自媒体时代,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等特质。学生从网络中汲取的海量信息远超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规定的内容。且自媒体的开放性抽离了原本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发挥“防火墙”式作用的社会思想筛选功能的部分环节,社会多样化的思想潮流被追随。海量信息承载着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一些不良信息会消解或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干扰。

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变化。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课堂、面对面的传授和传统媒体的宣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更多采取理论灌输,其说教性和规约性特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接受。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等,随时与网络空间的其他人建构非固定的传播途径,与他人交流信息、思想和观点。因而,自媒体时代的教育者需要创新方法,拓展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作用受到影响。自媒体平台信息纷繁复杂、多元多变、难以把控,正确的信息有助于大学生増长见识、丰富学识、提高素质,而错误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造成消极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受到一定冲击。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提升方略

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发展状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现实逻辑规定,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及方式方法。

增进主体认同。自媒体平台虚拟身份的背后是真实的人,每个人身处分层社会,社会分层的层级标准主要按照资本占有量的多少区分,自媒体平台网络成员之间也存在“资本”区隔。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认为,资本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即经济学理论所认可的资本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表现行动者文化上有利或不利因素的资本形态,如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修养、格调,以及生活方式;社会资本主要由社会义务所构成,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符号资本,即使用符号使占有不同层次或形态的其他三种资本合法化。虚拟空间中,经济资本无法直接发挥作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越充足的人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获得认同。基于上述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获得认同,首先就要破除说教者的形象,确立具有某种价值内核的社会人、文化人的身份。身份塑造的关键在于其宣扬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否有吸引力。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倾注了对人的深层关注与关爱,包容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容纳了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索与不懈探求,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这个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得到认同,更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份形象是否真实,其言行是否一致,其本身是否是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的践行者。其次,既然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平等存在的“网友”关系,教育者就不得以传授者自居,认为自己做好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完成任务了;不能做“网络沉默者”,而是要努力成为“网络舆论领袖”,聚焦学生密集、关注度高的自媒体平台,拓展自身的自媒体平台关系网络。

促进内容认同。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者往往是普通人,传播的内容与受众生活具有接近性,内容表达充满人情味,容易引起网民的兴趣和愉悦感。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尚存在内容枯燥、理论叙述过多等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遭遇危机和困境。为此,必须剖析大学生对内容的偏好。到2020年,“80”“90”后将成为人口结构的主体,人口世代转变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从物质性生存向精神性生存的转型,对“80”“90”后来说,绝大多数人没有经济匮乏的体验,他们经历的高度繁荣期,使得他们相比前辈更加关注精神性生存和文化性消费。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他们不再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唯一影响者,因此他们既要传播国家和社会的价值理念,也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性和文化性需求,開展现实性的教育,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告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权威性以及违背它们的后果;要坚持历史根基和国际视野,讲清楚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发展,使学生认清世情、国情、民情的新变化;提前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要求、就业形势与方向,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不同教学内容,实现同课异构;关注学生的内心和需求,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如提供新生角色、毕业生角色、网民角色、社会实践角色的相关信息和服务。

提升方式载体认同。自媒体环境下,要摒弃过去“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高高在上、简单空洞的方式,树立平等互动的教育理念,注重采用隐性教育方式。针对课程教学中无法到达的场地、过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教育者要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教育情境,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数字化信息。要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一个大自媒体交流圈,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部门等分散的自媒体平台交流、互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咨询服务。实际上,自媒体传播场域仍带有社会宏观场域运行的逻辑,具有不同规模、数量和结构资本的行动者在自媒体场域中获得的关注度和话语权力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获得更多话语权,不仅要将自媒体作为个人的社交平台,更要将其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和教学工具,通过自媒体平台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体验,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运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交流感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而为了鼓励教师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建立自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利用自身的文化和社交网,主动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线上、线下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产生互联网的增量效应和合力效应。

巩固导向性作用效果认同。自媒体作为网络社会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新空间,是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种新形式,但它仍然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因此,自媒体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结果认同,需要处理好自媒体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自媒体空间和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从根本上应该具有一致性,否则就会导致人的思想道德生活的分裂。由于自媒体具有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身处其中的年轻人自制能力明显下滑,为此,应通过政府建立健全自媒体建设与管理法律法规、大众传媒加强正面宣传、学校完善自媒体管理手段、课堂教学中融入自媒体素养教育、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等途径,多管齐下提升大学生的自媒体素养,提高学生网络信息辨别力,强化网络道德意识,让学生在网络实践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被接受认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认同主体的某些利益诉求。当下,大学生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其趋利势头有所增长,学生在现实中遭到挫折无法宣泄,自媒体成为他们的发泄空间。为更好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应结合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自身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此外,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尊重学生,搭建官方微信等自媒体利益表达平台,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并对不良情绪予以疏导,做到既关注精神需要和精神利益,也关心其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魏荣,毛汪兴.论自媒体环境诉求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

[4]王悦晨.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键词解读[J].中国翻译,2011(1).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