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新入园幼儿开展建构活动
2019-10-21黄进英
黄进英
摘 要:建构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活动,该类活动的特点在于其游戏环境没有约束,创作空间非常自由,幼儿在参与建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创作,自由发挥自己的才智,锻炼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故建构活动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文章将针对如何有效指导新入园幼儿的建构活动展开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建构:提供材料;提高水平;合作
建构活动虽然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但因为其开展模式和特点也导致该活动模式存在部分缺陷,尤其是对于新入园的幼儿而言,因为缺少环境适应性,这些幼儿所能表现出的活动主动性会比其他幼儿更低,此外,因为幼儿的建构时间通常会被教师限制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所以幼儿在活动中实则缺少试错机会,并且,部分幼儿在被教师关注的情况下自我的建构思维会出于受压制状态。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建构活动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与指导。
1 建构活动与幼儿的能力成长关联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作为完整个体的人所经历的发展是其和多层生态环境互动后所产生的结果,该理论表明,幼儿作为掌握思维逻辑和思考能力的独立个体,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他们学习的方式,便是不断的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比如幼儿的父母、同龄人、老师、邻里等,幼儿所接触的这些个体以及环境会对幼儿的行为、语言等造成引导效果。而幼儿园的建构活动,便是将这些无意识的引导行为有意识化地体现在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身上,促进幼儿与周围个体的互相作用[1]。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形式,而幼儿园的建构区也为幼儿的活动过程提供了可以发展不同玩法的游戏材料,以此满足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快乐感。通过参与建构活动,幼儿可以增强和他人的接触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感知和改造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创造性。
2 新入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幼儿的游戏行为是一个叠加过程,在参与建构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游戏行为来思考和观察到活动经验,并将已获得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而与幼儿这种重复学习行为相反的是,幼儿的主动性和个人兴趣在参与过程中是保持递减的状态,这是因为幼儿本身的抗逆力并不强大,这决定幼儿对相关事物的厌倦感会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孩子快上许多[2]。比如,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一次建构活动时,一名幼儿因为自己的建筑物连续被碰到四次,情绪变得非常激动,最终放弃自己的搭建目标和游戏行为,这种临时中断自己游戏行为的做法使得该幼儿无法积累自我的活动经验,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自然没有得到培养。
在新入园的幼儿群体上,这种抗逆力差的表现尤为明显,幼儿由于没有新环境的适应经验和与新伙伴交互的能力,在建构活动中尤其容易出现情绪大起伏,并放弃或者破坏原有的游戏行为,因此如何指导幼儿保持足够的耐心完成建构活动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3 针对新入园幼儿的建构活动指导策略
由于幼儿的抗逆力能力较差,游戏行为极容易因为某些环境因素或者自身因素中断,故针对新入园幼儿,其活动指导策略应该秉承“延长活动时间,加强幼儿自主性”的原则展开,具体可从时间、场地、情感支持三个方面入手。
3.1 时间支持
所以大部分教师给幼儿安排的建构活动时间只有三十分钟。但这种安排方法忽略了幼儿自我的选择性,从笔者自己的观察情况来看,幼儿的注意力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两种,也就是说,幼儿在确定自己喜欢的建构活动前往往会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进行选择,此外活动时间还应当计算上教师在最后整理玩具的部分,这样计算下来,半个小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合理的建构活动时间至少应当延长至四十五分钟,如果条件允许则可放宽至一个小时,这样的调整可以让幼儿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观察其他幼儿的活动行为,同时确定自己的动手思路。
3.2 场地安排
新入园的幼儿不具备长时记忆的能力,这使得他们的活动通常相对独立,上次活动和这次活动基本不会存在延续性,而这显然不符合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到的以重复游戏活动来叠加行为经验的研究结论。因此在新入园幼儿的建构活动安排中,需要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重复游玩,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积累。所以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必须要保障他们开展建构活动的频率足够高,以避免因为间隔太久而让幼儿忘掉两次活动间的关联性。并且,在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完整的选择权,让幼儿自行挑选活动类型和游戏场地,这样幼儿才能完全发挥自我的创造力。
3.3 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建构活动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在建构活动中,幼儿抗逆力差的直接表现便是情绪失控,比如因为积木搭建连续倒塌而放声大哭,因为始终没有完整自己心中的游戏目的而直接破坏游戏规则,因与伙伴发生争吵而直接放弃游戏行为。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并不强,很多微小的意外因素都可能直接造成幼儿的游戏行为中断,放弃本來的活动计划,所以针对幼儿进行情感引导对于能否完善延续建构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进行建构活动时,教师必须利用自己作为成人所拥有的良好情绪控制力,对幼儿展现出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通过认真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来和幼儿产生有效对话,并拉近和幼儿的关系。
由于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原因,幼儿常常很难完成自己预想的作品形状,在这种情况,教师要和幼儿进行积极交流获知幼儿的建构想法,只要幼儿可以向教师表达出自己的建构作品设想,教师就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接受到正面的激励信号,幼儿才会感受到自我的被尊重,且不会因为没有完成作品而产生沮丧感,进而丧失对建构区活动的兴趣。教师也能用向其他孩子或者家长分享幼儿的建构作品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满足幼儿渴望认同的心理,促使幼儿可以在之后建构活动中产生更强的能动性,自主完成知识经验和创造能力的建构。
4 结语
建构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及创造能力的生产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和培养价值,所以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情感上的肯定,满足幼儿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的需求,以此增强幼儿参与建构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行为自主性和创造创新能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贺玉茹.基于建构游戏对幼儿抗逆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06)7-9.
[2] 白雪.建构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