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
2019-10-21吴家欣
吴家欣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大学生进入社会求职的必要准备,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全大学生思想人格、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生涯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主体、任务、价值方面有着重要的目标关联。在高校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根据教育部2018年7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的普通高校已达2631所[1]。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迅速“贬值”,招聘市场对应届求职者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课程成绩,而是全面考虑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和技能特长等多方面因素。虽然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并非都有与心理教育相融相结合,而实际上两者有着重要的目标关联。部分大学生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高估自身能力、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使他们在为未来职位做出规划时偏离自身志趣所向的职业方向,或定位不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职业。本文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两者的关联性及融合办法进行探讨。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和培训计划[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人力资源课题内容[3],也是其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关键途径。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以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模糊。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常常具突击性,只是为了解决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对就业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学内容单一、没有针对性[4]。其内容多为求职中和就业前的泛泛指导,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且多数时候是照本宣科,并未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实经历来进行具体分析和专门指导。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三是教学效果不理想[5]。大学生在接受了教育或训练后,仍未能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2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课程和如期、如愿进入职场的关键要素[6]。我国教育部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认识到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2.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丰富,教育体系和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当中
第一,我国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越来越普遍和专业化。大学生在读期间必拿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并按规定接受相应的课程考核,以确保对课程内容的掌握[7]。第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当中,给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
2.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途径众多,已获得一定成果
要有效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快加强建设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途径多样,有两种被使用得最多:一种是让教师在本校开设的心理相关专业进修。很多示范院校开设的心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都能对心理学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育工作。另一种是在高校内、辅导机构或各种协会、同行会开展的短期培训课程,不同高校之间互派教师前去倾听学习,或派送教师前去机构或各组织举办的会议、沙龙等观摩学习。
2.3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施建设,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使得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上有了更为丰富的指导经验和更清晰的指导方向。当然,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未来高校学生要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所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要继续且任务将更为艰巨。
3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3.1 让学生的职业角色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不良心理状态必定不利于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尤其会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表现和以后求职的顺利程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使之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让其以后在职场上可以调节自如,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意志和情感得到相应释放,继而让他们的职业角色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3.2 让学生的生活压力得到排解,从而有勇气面对各种挑战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随之增加。在此环境中有的大学生为了减少压力,会选择逃避或拖延,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积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和困难,使学生的生活压力得到更有效的排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应对学习生活和未来职场生活中的各类挑战。
3.3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更加科学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了大学生的理想和志向的重要性。理想和志向是个体坚定选择和坚持初心的动力来源,职业规划中也应该突出这两个方面[8]。心理健康教育也让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更为清晰,找出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其将规划付诸实践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
4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和方法
4.1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并未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结合须逐渐被重视[9]。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健全个性和人格的发展。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自我认知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及环境适应等方面。
4.2 将两者融合的方法
1.要把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大学必修课。努力宣传职业生涯規划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和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并要求学生掌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2.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贯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的管理,良好地经营人际交往,不断地审视自我,提高其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确定中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其次,在灌输职业规划理念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使其不断增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情绪和策略,调整和评估最初设立的职业生涯目标,促进其理智地对待和分析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最后,开展关于学生就业的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贯穿心理教育,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具体活动下表现得更为清晰,有利于针对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进行辅导。
3.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整体资源整合。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全体师生的重视和共同合作来推进和完成这一工作。高校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室、热线或微信公众号平台,让经过训练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遇到的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提供个体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在介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对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如何将两者进行融合的建议。总而言之,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增强信心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也加深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提高其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04):100-104
[2] 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5.
[3] 程贵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金字塔”模型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55-57
[4] 卓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9):69-72.
[5] 张海娟,刘晓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1):79-84
[6] 杨惠.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21)
[7] 胡娟,黄敏,杨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浅析[J]. 成功(教育), 2012(04)
[8] 赵曼姝,秦瑛.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 赤子,201(04).
[9] 谭群霜.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设计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8(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