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体育工作不再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短板

2016-08-15崔建联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提高水平体育课程

崔建联

摘 要: 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短板,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强化课外锻炼,注重教体结合,训练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再加码,学校体育工作纠偏补漏,走下网络,放下手机,走出宿舍,校园踏青,走向操场,面向自然。

关键词: 体育课程 提高水平 强化锻炼 教体结合 纠偏补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标志着学校体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有了新的方向引领和评价标准。

一、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教育和其他方面如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无论是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强化课外锻炼,还是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上好体育课,更重要的是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走下网络、手下手机,走出宿舍、校园踏青,走向操场、面向自然”,文件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细化要求,比如“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等。长远看,只要学校体育的基础夯实了,未来随着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逐步完善了,竞赛体系逐步构建了,不仅大多数学生能从中受益,学校体育也可以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更多切入点,才能为落细落小做出更长远的谋划。“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应该说,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现状总体判断,和大部分人的感受基本上是吻合的,比如部分青少年体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和肥胖等现象,让我们认识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感。《意见》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科学有序的安排,如果得到切实落实,则将为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补上一块短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在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不仅要统筹考虑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和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关系,更要引导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改变观念,改变对学生和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促使学生自觉地在体育锻炼中愉悦身心,健全人格品质。

把《意见》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支撑是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业绩评价体系,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管理责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二、为学校体育“纠偏补漏”

当前对学校体育工作诸多问题的集中梳理和纠偏补漏,也为今后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中国梦紧密结合,不再像过去“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而是客观界定“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并且开诚布公地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两个基本事实。

作为改革的受益者学生,要达到“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为了实现这个工作目标,《意见》提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四个基本原则。

《意见》的重点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出体育课程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质为主线,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开齐开好体育课为底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其实全国已经有不少地方,小学所有年级都是每周4课时,有的达到每天1课时。

以往文件存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现象,这次《意见》强调以运动项目为载体,明确提出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冰雪、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基础和特色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制定学生运动项目技能等级标准,倡导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专业化。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侧重技能练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对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职业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都提出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一些广受社会热议的大学生早锻炼、体育家庭作业、冬季长跑等话题,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以前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老三走”,变成了更加切合当前形势的“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体育活动的“新三走”。

三、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完善体育课程

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

2.提高教学水平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保证每个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强化课外锻炼

健全学生体育锻炼机制,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

1.开展课余训练

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成才路径。

2.完善竞赛体系

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构建竞赛体系,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三)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

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实施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学校要完善符合体育学科特点的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办法,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

2.推进体育设施建设

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

3.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

4.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范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伤害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加强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学校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完善校方责任险,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四、学校体育工作再“加码”

(一)下决心把好体育教育工作关口。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主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保证课程时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加强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是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三是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四是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二)“教会学生具体的运动技能”。

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要落实课时,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要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组织开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创建活动,各地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6-5-10.

猜你喜欢

提高水平体育课程
勇于创新 注重并提高房建施工管理水平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加强会计素质建设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文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