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的研究
2019-10-21赵燕
赵燕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本身值得我们每位思政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又突现自身优势与特色的教学风格,实现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与学的两手抓,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
关键词:教学风格;思政理论课学习;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吸引着我,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则是教师的个性问题。”“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由此可见,教师应将个体的教学风格与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联系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不仅仅是针对专业学科教学,特别是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1 教学风格概述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就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的四大特点是:艺术性、创造性、实效性和心理品质的稳定性。教师的教学风格必须围绕教学风格的四个方面特点来磨练和打造,只有形成了这样的教学风格才能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效保障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标,更成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内部动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方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内在统一
方向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明确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从而有效地保证所培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重大的思想和政治原则问题方面具有坚定性政治立场。
科学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真理性的具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真正做到以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从而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知识理论学习上具有科学性。
思想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和重视大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注重用先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切实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斗。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讲授的不仅仅是一般的专业和技能性知识,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学生们,绝不能只注重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一定的技能的掌握,一旦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那必然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更不可能建立起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育要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特征,就是要防止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片面倾向。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风格中这样论述:“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情感态度。”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发现自我、成为自己、塑造个性、优化发展。
3.1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组织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只有认真做好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工作,才能够有力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因此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必须依此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讨论、思考有效促进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转化与吸收。
3.2 教学语言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魅力体现在教师通过独特的语言把教师与学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出现和谐而美好地教与学相互融合的局面。教师语言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与特色既制约着与学生沟通的效率,同时又反映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功底。
教学语言是形成教学风格的首要条件。教学语言无论是针对课前的创造,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发挥都对课堂效果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科学化、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就成为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和感染力是巨大的。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与教师教学语言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
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同理,在教学中,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才能突显教学艺术美的境界。这种美的境界,不仅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由于自然地表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就会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巨大力量。
新课程改革把中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在融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地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美好的体验过程中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迫切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形成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兼顾自身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只有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思政教师才能上好、上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而有效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思政教师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好教师,让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的中感到愉悦和受尊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的主题演讲中说:“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他擅长从对象的实际接受能力考虑,常用短句、简单句和口语句来实现生活化、通俗化。陶行知独特的语言魅力为其教育思想的传扬、教育改革理想的实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风格,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铸造独特教学风格的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有坚定政治立场、有本领、有素养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大学教学改革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3] 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朱永新.教育的奇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 《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 韦志成.《教学语言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郭骏.《陶行知语言思想与语言实践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