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

2019-10-21王秀芹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防治措施

王秀芹 

【摘  要】目的: 调查手足口病(HFMD)患儿发病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04/2017-10北京市鼓楼中医院就诊的HFMD患儿390例为HFMD组,同时选择同期该院就诊患儿400例为对照组。分析HFMD患儿发病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 HFMD患儿的儿童类型中托幼(255例vs 116例)、大小便不能自理(234例vs 64例)、曾患手足口病(112例vs 84例)、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219例vs 100例)、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210例vs 72例)和近1周与共用玩具(276例vs 132例)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为HFMD发病危险因素(χ2=104.954、162.733、162.733、79.609、112.798、110.541;P=0.000、0.000、0.012、0.000、0.000、0.000<0.05)。经多因素Logisitic分析,儿童类型中托幼、大小便不能自理、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是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OR(95% CI)=4.624(2.345~6.132)、7.875(4.37~14.537)、4.354(2.453~4.743)、5.314(2.545~6.965)、4.915(1.776~7.174)]。结论:除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外,HFMD患儿应加强疾病源头的防控意识以及提高家属HFMD的流行病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多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疱疹,严重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1-2]。对于HFMD患儿,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对症药物选择与患儿早发现早治疗直接决定患儿的疗效[3]。此外,HFMD患儿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多表现心肌组织受累且症状不显著,给后期治疗诊断造成困难[4]。本研究以北京市鼓楼中医院年龄2~10岁的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HFMD患儿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及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实践与治疗提供针对性的有效防控依据,减少HFMD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配额抽样方法,选取2016-04/2017-10北京市鼓楼中医院就诊的HFMD患儿390例为HFMD组。其中男240例,女150例,年龄2~10岁,平均(7.23±2.48)岁。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版HFMD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5],且实验室(病原确诊)为HFMD患儿;②性别不限,年龄2~10岁;③入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口蹄疫、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等患儿;③免疫疾病和先天心脏病者;④其他肠道毒性疾病者。同时选择同期2016-04/2017/10该院儿科病例进行配额抽样匹配的非感染性疾病就诊患儿4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40例,女160例,平均(7.56±2.72)岁。

1.2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责任护士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患儿及其家属)并填写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有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人口类型、家庭状况(居住环境、饮水习惯、洗手习惯、家庭卫生习惯、卫生设施)、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前外出史、1周前HFMD接触史、共用玩具)以及监护人HFMD知识知晓情况[6]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OR值(Odds Ratio) = (A / B)/(C / D) = A D/ B C,OR值95%可信区间(95 % CI) 值:95% CI of ln(OR) = ln(OR)±1.96(1/A + 1/B + 1/C + 1/D)0.5;95% CI of OR = e95 % CI of ln(OR)。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forward法分析各因素是否為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期间,我院定点科室共接诊HFMD确诊病例557例,其中390例同意并完成了调查。

2.1  HFMD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HFMD患儿的性别、年龄、户籍、早产、营养不良、饮用生水、基础疾病、近1周去过接种门诊、近1周去过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主要看护者文化水平、家中饲养猫或狗及人均月收入(元)的影响因素不是发病危险因素(P>0.05);而托幼儿童、大小便不能自理、曾患手足口病、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为HFMD发病危险因素(P<0.05)(表1)。

2.2  影响HFMD患儿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通过对托幼儿童、大小便不能自理、曾患手足口病、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的单因素经多因素Logisitic分析,发现托幼儿童、大小便不能自理、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是增加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表2)。

3  讨论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诱发而表现为口腔溃疡及手、足部皮疹的疾病,病毒在患儿肠壁细胞会快速增殖,约7 d便大量进入血液,引发机体感染症状[7]。HFMD集中发生在<10岁儿童,患儿多病情轻微,但该病进展较快,若治疗不及时,会发生严重的系列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8]。相关研究表明,HFMD潜伏期2~10天,一般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痛、厌食、发热、口腔黏膜疱疹以及溃疡症状,在手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治愈后没有痕迹以及色素沉着;但是少数<3岁患儿的病情会在发病1~5天发生脑炎、脑膜炎等症状,经治疗后也无法根除后遗症。故临床治疗HFMD需全面观察患儿症状、体征表现,同时尽早控制給予对症治疗,控制病原传染、蔓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尽快改善症状。本研究通过多项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托幼儿童、大小便不能自理、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是影响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故除了给予HFMD患儿相关药物治疗外,要总结既往HFMD预防、控制经验,有效控制病原以及相关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HFMD患儿发病的其中几个高危因素是托幼、大小便不能自理、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共用玩具,故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做好患儿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病房多开窗通风,保障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减少患儿与其他幼儿接触,避免集中频繁交叉感染,患儿使用的物品,每次使用前做好消毒处理,患儿擦拭用的纸巾、口腔分泌物以及排泄物放入制定的消毒容器内进行消毒后方可倒入厕所,或转移至其他位置处理。家属与患儿接触前后也要适用消毒皂洗手,帮助患儿勤换干燥的衣物,衣物多在阳光下暴晒。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是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故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普及HFMD的流行病学知识,使其认识到HFMD的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一旦出现疫情,控制难度较大,以及提高家属的HFMD预防意识,做好出院后相关预防措施,为患儿出院预后提供可靠的后盾,为患儿解决大小便,监督饭前便后勤洗手,减少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与接触。

其次,儿童居家后家属要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儿童在饭前便后需要消毒皂洗手,禁止喝生水、吃生冷食物,补充维生素等,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尤其在HFMD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到人流密集公共场所。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是托幼,故家庭除了要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多开窗通风、晾晒儿童相关接触的物品,还希望幼儿园以及小学机构保持教室卫生干净,做好园内消毒工作,每天检查儿童体温,尤其在HFMD多发期间,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配合相关卫生、教育部门,避免儿童在校集中频繁的发生交叉传染问题。HFMD病发的源头主要集中在学校与娱乐场所,故在这些易发区域通过张贴宣传画、播放宣教片、发放宣传单等多种途径加强小儿HFMD预防和控制的教育宣传,提高广大人群对HFMD的防治意识,一旦出现疑似患者要及时到规定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儿童类型中托幼、大小便不能自理、家长手足口预防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和近1周与共用玩具是提高HFMD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故除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外,加强疾病源头的防控意识以及提高家属HFMD的流行病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学军, 高皓宇, 陈晨, 等. 儿童手足口病行为干预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 34(6):502-505.

[2]邓艳平. 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J]. 现代养生月刊, 2016,10(20):72-72.

[3]刘颖丽, 纪颖, 于蕾, 等.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研究概况[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2):1480-1482.

[4]李杰, 顾月. 2011-2014年无锡市锡山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6):972-97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19):9-11.

[6]张世勇,王洋,郑伟,韦继学,徐晓阳.重庆市5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相关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09):864-866+876.

[7]韩志国, 薛娜, 樊旭成, 等. 2012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33(4):102-103.

[8]符霞, 赵志广, 侯万里, 等.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及手部卫生研究综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20(5):520-523.

[9]王荣兰, 卓燕芳, 车春, 等. 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交叉感染的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7):1653-1654.

[10]郑亚明, 常昭瑞, 姜黎黎, 等.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数据[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6):759-762.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防治措施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赣州市城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