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

2019-10-21王妍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

王妍

摘要:董希文在“油画民族化”之路中所做的艺术实践,是将油画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精神内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油画作品,推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本文主要论述了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

关键词: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技巧

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的草图时,听取了各方意见。在艾中信的回忆中也有提到:“我所看到的《开国大典》的初稿只比明信片略大一些,他放在衣袋里经常拿出来征求意见的,《开国大典》草图,就是这样一张小卡片,但是人们一眼看去就能领会到所画人物的概貌。”今天看到的草图对比之后的成品在构图上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动。对于这幅作品的构图,董希文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天安门广场经历过建国时的盛况,当时的他从游行队伍中感受到过热血沸腾的那种激情。这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如何将国家领导与人民群众安排到一个画面,董希文再三斟酌。不能完全按照绘画中的透视规律,不然天安门廊柱将会在右侧对画面有所影响,显得“不透气”。所以董希文大胆的将右侧的廊柱在构图中取消,看到草图的梁思成说:“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董希文这样处理,实际上也是借鉴了中国画在构图方面的自然主义。开国大典的内容有许多细节,董希文认为在构图中一些小的细节安排也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天安门上灯笼本来是没有灯穗的,董希文为了增强民族形式,加上了这一常见的细节。

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的过程十分艰苦,因为画室面积很小,他直接将油画布钉在了墙面上。两面墙之间的间隔很窄,董希文在绘制的过程中时不时需要退后观察一下,以便对画面整体节奏有一个把握,然而可供他退后的距离还不到两米。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董希文没有直接接触过国家领导人,对于领导人形象的把握,董希文只能从照片中寻找资料,第一章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董希文在青年时期就有能力对肖像进行精细的描绘,具备高水平的造型能力,前文中艾中信的回忆中也提出董希文的创作草稿虽然画幅较小,但是准确的概括了人物大致的形象。董希文对于人物形象的线条进行提炼,将最能够表现人物形象最本质的线提炼出来,这是一种单纯化的表现手法,这应该是他在敦煌临摹壁画时得到的经验。这在艾中信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稍后我发现他的造型手法的独到之处,是和他下苦功临摹敦煌壁画上的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真正运用到《开国大典》油画绘制过程中的技法,董希文指出他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中国绘画上描写形象的方法,把一些与人物精神、性格无关紧要的外贸细节单纯化,避免了形象描写繁琐的感觉。”董希文在这里借鉴的中国绘画描写形象的方法是指中国画中的绘画手法,想要达到中国画的效果当然离不开绘画工具的选择,在艾中信的文章中:“当时郭老的头像还只用中国狼毫蘸着油色勾了一个底稿,作法基本上是线描,间有一些皴擦。”这证明了董希文在绘制过程中除了使用油画工具,还穿插使用毛笔进行勾线和填色。综上所述,董希文在绘制过程中也不是按照西方油画的传统步骤,他有着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法,这一切都得益于先前的求学经历以及艺术旅程。

天安门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如何在色彩中表现出来,董希文细细斟酌,在绘制汉白玉时对它进行黄色倾向的处理,呈现出时光在栏柱上的痕迹。相对于这幅画的整体色彩的协调性,董希文在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提到:“为了求得整个画面与内容相协调的装饰风的效果,对于画面上光源和明暗的处理,我也给他单纯化了......加强了各种对象如衣服、灯笼、地毯、琉璃瓦等的物质感的肯定表现。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得知,董希文不光将人物形象进行单纯化,为了画面协调性将光源和明暗也进行了单纯化处理,实际上我们通过观察油画《开国大典》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微妙变化,比如廊柱的明暗关系,包裹在灯笼外形上的色彩渐变等等。前文我们总结出对于油画颜色的使用方法,对于油画技法,艾中信有记载:“他画天空、廊柱等都是用排笔和刷子作大面积铺陈,从工具和画法好像是在作重彩中国画。”

绘制过程中的大面积铺陈对应了董希文所说的单纯化,董希文在这之前创作的重彩画《苗女跳月》的时间是在敦煌写生期间,在这里我们不排除敦煌壁画中的平涂技法是否对创作过程有影响,虽然两幅画作材料不同,但是两者所展现的民族风格的确有共同之处。至于其他的油画技法,靳尚谊在文章中写到:“当时董先生介绍用什么办法画的,包括地毯用锯末,质感非常好。”我们可以得知董希文在创作过程中甚至加入了综合材料因素,在油画颜色中添加锯末的方法来表现质感。另外,董希文也在文章中指出:“远景与近景在比例上的明确程度,近处静物上各种纹样的肯定,以至画面各处笔触的运用。”

综上所述,董希文认为在刻画细节时笔触的运用十分重要,通过笔触来描绘相应物体的形象;同时也证明了董希文对综合材料运用的自信,这毕竟是创作《开国大典》,在如此重要的画作中加入综合材料非儿戏,这使我们了解了在绘制这幅作品的过程中绘画技巧上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董希文在绘制《开国大典》所使用的技巧与方法是丰富的,在构图中借鉴了中国画的自然因素;在人物形象上汲取了中国画描写形象的手法;在颜色绘制技巧中,同中国传统绘画用具中的毛笔相结合,并且在描繪细节、质感等方面注意对笔触与综合材料的使用。当然,民族形式的油画创作并不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同中国画的技巧相结合,董希文说:“一个总的意图是为了整个画面,能够更充分的传达这个伟大的主题的气派出来。我认为这种意境的追求,在我们民族绘画上,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袁运生.忆我的导师董希文先生的点点滴滴[J].美术,2008(06)

[2]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2003(07)

[3]袁运生.董希文的艺术精神及其素描艺术[N].中华读书报,2000-09-13(015)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
观经典红影视谈感悟理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评析
李普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刍议《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