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拓展阅读,拓宽写作视野
2019-10-21曲光辉
曲光辉
摘 要: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如果说阅读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输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输出水平的高低。因此,开展拓展性的语文阅读活动是拓宽学生写作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初中生语文读写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阅读 写作视野 教学实践
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之下,拓展阅读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入人们的视线,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已经成为现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拓展阅读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多角度、有创意的知识汲取空间,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写作视野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原因,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先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拓展阅读的手段达到拓宽学生写作视野的目的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主题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要想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首先就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见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和情感积累,让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迅速产生情感共鸣,在情感的驱动下形成创作思路,在思路的指引下调动已有的素材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黄河颂》、《说和做》、《老山界》等文本时,曾为学们组织了一次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拓展阅读活动。
首先,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能够表现“家国情怀”的语文文本。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自己搜集到文本资料,并将其编辑成册,做出适当的标注,如给喜欢的文本写编者按,给精彩的段落写点评等。随后,我让各小组之间交换劳动成果,以资料漂流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最后,以小组总结的方式,巩固课堂成果,强化知识记忆。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主题式拓展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了固定主题下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在写作时的素材选择范围,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思维创造性的提升。
二、内容拓展,引发深度思考
要想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就要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摆脱肤浅化、片面化的困境,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和深刻性。要想在语文阅读過程中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就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因此,在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活动中,我从多角度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们在对不同观点的思考中,提升自身思维的批判性和系统性,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黄鹤楼》一诗的课堂教学中,我就以内容拓展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说:“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古代诗文中描写黄鹤楼的诗篇非常多,其中李白就写过很多篇。”接着,我利用班班通设备展示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黄鹤楼》、《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江夏送友人》等诗,然后问学生们:“这些诗歌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的黄鹤楼?黄鹤楼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学生们在讨论与探究中绘制了黄鹤楼景观图,形成了对黄鹤楼景观和文化地位的深度认知。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们阅读描写同一景物的不同诗篇,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角,让学生们在进行文本创作时,可以从多角度切入,深入剖析,进而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升了学生作文的思想深度。
三、体裁拓展,增加自主选择
《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章是情感的载体,表达情感是作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因此,要想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就要让学生见识不同的文体,了解不同的文本创作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表达。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以体裁拓展的方式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可选的表达方式。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阅读,然后利用班班通设备展示话剧版、评书版、古文版、少儿版的《智取生辰纲》,并让学生继续阅读文本,与之前的几种版本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种版本的故事,这种版本的故事在语言和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色?最终,学生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认识了不同的文本体裁,增加了创作的可选项。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写作教学是一个创意性的思维表达活动。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就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促进学生思想观点的个性化表达。
参考文献
[1]沈慧.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8(24):34-35.
[2]王香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