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歌唱表现力的策略研究

2019-10-21任婧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策略研究

任婧

摘 要: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歌唱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而歌唱表现力则是歌唱教学效果直接表现。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才能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歌唱表现力;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歌唱教學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则是歌唱教学以及学生感知、体验的直接表现。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原因

(一)习惯的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出来,好奇、好动是他们这一阶段的特点,还带着读幼儿园时的各种习惯。特别是聆听习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没听到老师的问题或者答非所问的情况。而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以听唱为主,只有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才能有好的歌唱状态和效果。

(二)歌词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对唱歌比较容易接受,几乎每一个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自身识字较少的原因,而歌曲又是以文字呈现出来的。学生不认识歌词,读不出歌词,眼睛看着屏幕上呈现的歌曲,嘴巴里却读不出。个别能认识歌词的学生,虽然能带动周围的同学,但是存在声音的滞后。这样就导致节奏出现错误,声音嘈杂,课堂秩序也容易混乱。进而学生也难以理解音乐的内涵,歌唱效果打了大大的折扣。

(三)歌唱的基本要求和音乐的基本要素问题

低年级学生对歌唱的基本要求懂的很少,比如歌唱姿势、歌唱的技巧、歌唱方法等。在课上,唱歌弯着腰、捂着嘴的现象是有的。个别学生大声喊唱时有发生。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学生对简单的乐理知识不能理解,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

在歌唱展示环节,很多学生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唱歌,当着大家的面唱歌会紧张甚至害怕。大部分学生在歌唱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只是稍稍张张嘴巴,也听不到声音。部分学生唱歌的时候眼神回避老师和同学。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声情并茂地歌唱,音乐课成了后者展现自我的小舞台。

二、解决策略

(一)聆听习惯的养成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性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在课前老师自己要反复聆听音乐,揣摩音乐的内在。设计不同的聆听方法,并根据音乐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聆听,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歌词问题的解决策略

1.故事法。低年级的孩子对故事都很感兴趣,老师要结合歌曲仔细揣摩故事情节。比如精彩的童话故事,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让孩子记住了故事的情节,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歌词。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鹿》我就以故事的情节展开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2.情境法。给歌曲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把歌曲内容由浅入深,层层相扣的顺着情境发展下去。歌词的问题在一点一滴之中便解决了。比如在歌曲《小蚂蚁搬米粒》的学习过程中,开始把一组秋天的图片呈现给学生,随即把季节延伸-冬季了,小动物们回会冬眠。再提问,冬眠之前小动物要准备点什么呢?于是食物就出现了。接着告诉大家,这里有只小蚂蚁它找到了一只大米粒,可是小蚂蚁搬不动,需要大家的帮助。怎么找到小伙伴呢?触角发出求助信息。这样中间数板部分就解决了。前后的歌唱部分,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这首歌就梳理通畅了。学生乐于参与到预设的情境之中,也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歌唱的基本要求和音乐的基本要素问题的解决策略

1.课堂实践与歌唱要求和音乐基本要素的有机融合。把音乐与律动相结合,课堂上,我让学生听着音乐“动”起来,通过律动来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比如,小动物跑、鸟儿飞、走步、响舌、捻指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既容易理解和模仿。并能结合实际生活,很好的用到课堂中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时值等要素。

2.鼓励学生课外发现和创造,促使知识与实践的互化。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为音乐伴奏,如:响板、碰铃、双响筒等。它们小巧易拿,音色或清脆,或圆润。它们各具特色,这些小乐器对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课堂上,根据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认识并根据乐器的特点来使用它们。顺着课堂的理解,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这些小乐器。并鼓励学生自制小乐器。于是易拉罐、小瓶盖的组合、茶叶罐里装米粒等等。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在孩子的手中做成并使用。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了。

(四)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课堂设问题目,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科学的设计一些问题与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关注部分学生。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障碍,让好的更好。

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能力的积累,在此过程中一定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歌唱训练和表现力训练,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重视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渗透,帮助学生提高对歌唱和表现的把握与理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策略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