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特殊值法,培育核心素养

2019-10-21唐珺曹建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16期

唐珺 曹建英

摘 要:使用特殊值或特殊位置法解决一些问题,避开了繁琐的计算,推理,能快速、正确地得出答案。从认识论看,复杂问题特殊化后,认识起点降低,便于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从方法论看,特殊化使问题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特殊值法 特殊位置法 从特殊到一般

一、现状分析,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一)问题背景

某次测验后大家照常评讲试卷,课后一位年轻教师与我交流说某道题不知该怎么讲。题目是这样的:

题目:a、b、c是实数,点A(a-1,b)、B(a-2,c)在二次函数y=x2-2ax+3的图像上,则b、c的大小关系是 。

(二)分析现状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想不起来用特殊值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主要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更多地是注重教学生如何正面思考,严密地、符合逻辑的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已养成习惯性思维。

之前与我交流的那位年轻教师本身是第一年带初三,没什么教学经验,教的班级学生数学水平一般。而这一题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点的坐标中都含有字母,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部分学生感觉很难,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赋予字母一个值,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如果平时教师多关注这种特殊方法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失分,也会让部分学生重拾對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没那么难。让优秀的学生知道有些题可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正确答案,省出时间思考后面大题。

二、实例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1:如图,抛物线y=x2-2x+k(k﹤0)与x轴相交于A(x1,0)、B(x2,0)两点,其中x1﹤x2,当x=x1+2时,y 0(填”>”、” ﹤”或”=”号)。

【正解】∵抛物线y=x2-2x+k(k﹤0)的对称轴方程是x=1,

又∵x1﹤0,

∴x1与对称轴x=1距离大于1,

∴x1+2﹤x2,

∴当x=x1+2时,抛物线图像在x轴下方,即y﹤0.

故答案是:﹤.

【分析】这是某次测验填空题中较难的一题。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人知道该怎么做,都是瞎猜的,错误率相当高。所以我在评讲时并没有先讲正规解法,即严密科学的说理,而是从特殊方法出发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儿的答案是唯一确定了的,所以可令x1=-2,则x=x1+2=0,从图中就可发现y﹤0.这种方法既简单省时又正确。

题目2:已知 ,且x、y、z都不等于0,则x:y:z= 。

【正解】方程整理得: ,

解得:x= z,y= z,

则x:y:z= z: z:z=7:5:3.

【分析】这一方程组含有3个未知数,却只有2个方程,求不出具体的值。如果先用一个字母表示另两个字母然后代入求比值(如正解),这种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无疑很难理解也不容易想到,怎么办呢?不如先这样讲:令z=1,于是三元变成二元。这样通过解方程组把x、y的值求出,再求比值。这种用特殊值的方法,学生好理解,又容易算,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也能想到用这种方法。

三、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习惯

其实初中数学有许多知识的习得都是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比如在教“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这一内容时,教材是先安排了一个“试一试”,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这一练习是让学生感知数的绝对值与该数(或该数的相反数)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加强对该问题的认识,从而归纳出结论。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他们遇到难题、碰到挫折时该有的态度。在数学学习中,不要只会从“正向”一个方向思考问题,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方法越多,问题解决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积极面对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静,廖华彬.例谈特殊值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