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0-21覃红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覃红伟

摘 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尚不成熟,此时正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今后从事更复杂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培养

掌握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分类与比较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就是将知识按不同的性质归纳,只有透彻理解了相关概念,学生才能灵活地应用到题目中,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与演绎法是培养思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在生活和应用的方方面面。从小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将来孩子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对很多孩子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要困难得多。由于小学生目前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应用抽象逻辑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目前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较简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不具备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同时,数学这一科目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带领孩子走向光明的学习之路。

二、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本文字内容具有跳跃性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目前小学生主要通过数学教材这一途径来学习数学知识。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将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文字轉变为学生通俗易懂的图画或生活例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料,应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设备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此外,由于文字的跳跃性,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并不能够连贯起来,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短路,走入思维的死胡同。

(二)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不符

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结构具有抽象性的缺点,课本的编排结构本意是想让学生更充分地把握知识体系,大致了解知识网络,从而有更清晰的思路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够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结构的含义,又由于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相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茫然无知、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用”一章时,老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天,森林里要开动物表彰大会,奖励这一年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狮子国王为准备多少双鞋的事情十分忧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获得奖励的动物有兔子、青蛙、斑马、袋鼠、骆驼。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试着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点,重视思维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思维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由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时就要多结合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性知识或解题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础。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互相评价。总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想出多种解法,并注意对比分析多种解法,选出灵活简单的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1/2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考,并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这样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应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学生,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加以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珍.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之我见[J].神州(下旬刊),2015(12):186.

[2]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3]王智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08):151.

[4]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21.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