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礼仪问题
2019-10-21李建忠
李建忠
中国乃礼仪之邦,事事时时都要讲个“礼”。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上连政要名流,下通平民百姓,既奔走车间田垄,又出入人宾馆礼堂,身份重要而特殊。因此,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是否有“礼”备受关注、十分重要。
新闻采访中的礼仪失范,不仅影响个人形象和单位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效果。如何规范新闻采访中的礼仪问题,提高采访效率?根据笔者十多年的采访经验,结合现代礼仪规范,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自身“包装”,展示媒体人良好形象
礼仪指待人接物的礼节仪表和言谈举止。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外在形象是吸引他人进入社交状态的首要因素之一。
按照国际礼仪要求,着装是分场合的。什么场合穿什么衣,不仅是个人形象的需要,更是对客人及被采访对象的尊重。
1.采访重要客人和领导,男记者应穿西装,并打领带;女记者应着职业套装,并化淡妆,女记者在选择职业套装时避免领口太低和太过紧身。
2.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文化交流、商业活动,着装应和采访重要客人样,展示良好形象、体现国际范儿。
3.户外活动,包括体育赛事、农业观摩、企业生产及城乡逸闻趣事等采访和拍摄,穿冲锋衣或运动装,既方便又耐脏。
4.一般性会议或日常活动采访,能穿西装尽量穿西装,不能穿西装,其他衣服要利落一些,干净清爽,不能太累赘;尤其是室内活动,忌穿口袋过多、造型夸张服装。三角架、镜头、闪光灯等设备尽量放一角,随用随取,不要一次性挂满肩头,自己行动不便,而且让被采访对象看着也担心。
5.女记者着装更要讲究,除区分场合外,整体上要庄重、得体,室内不能太暴露,太花梢,室外不能过度防护,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若穿有跟的鞋,不能跟太高或太细;另外,尽量少穿或不穿裙子,以免忙碌中出现不雅或走光。
6.男记者若抽烟喝酒,要注意经常清洁口腔,避免在与采访对象近距离接触中“刺激”对方;女记者若佩戴项链、戒指等饰物,要高雅、大方,避免奢华和俗气。
7.记者采访携带笔和采访本及活动资料等相关物品,应备有专门的公文包或放入摄像机包中,避免直接放入口袋,显得十分臃肿而笨拙。
二、注重工作细节,为采访创造良好
有位学者曾撰文公开批评“90后”记者,说他们不仅采访内容浮浅,而且缺乏基本的礼仪。而忽视这些细节的也不仅仅是“90后”,在“80后”、“70后”甚至是“60后”中也普遍存在。那么在工作中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而需要特别注意呢?
1.采访前充分准备。采访前准备侧重两方面,一是对新闻活动内容的学习,二是对被采访对象性格喜好的了解。尤其是一些领导和名人的采访,不注重对方性格喜好的研究,很可能要吃闭门羹的。如果是老人,进门时提点水果,很容易被人家接受。如果是西方人,见面时带束鲜花,气氛肯定会轻松友好。
2.采访中少说多听。不少同行没有耐心倾听,有时被采访人边思考边说,语速慢了些,他著急,就直接打断;有时被采访对象谈得兴致正浓,他却立即打断,因为他认为自己想问的内容已经有了。更有甚者当面置疑被采访人,认为观点不对,或数据不对等等,这些都是严重的失礼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听下去,即使所谈内容用不上,也要听完后再问自己想要的内容。如果时间紧急,可以很委婉地提醒或暗示。如果简单、粗鲁地打断对方谈话,肯定要影响被采访人的情绪和兴致,后面的采访或许很难进行,即便继续进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谈话谦虚有礼。谈吐体现出一个人了,的职业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记者说话直白、毛糙甚至粗野的不在少数。我们要注意使用雅语、敬语、谦语,同时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官话。尤其在采访专业人土或政府官员时,不应该太多使用大白话表述,而是应该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官方表述方式,这样不仅体现记者的政策水平,而且便于得到采访对象的认可,并进行深入的沟通。
4.拍摄镜头需征得同意。按照常理,除突发事件和监督性新闻外,一般性活动和事件的采访拍摄是要让被采访对象知晓并征得同意的。但在平时工作中,县市台记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不打招呼就直接扛摄像机去拍了,不说明来意就直接伸话筒问了,搞得被采访对象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尤其是在对外交往频繁、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这是让外宾非常反感而鄙视的行为。
5.采访后有回音。人们常说做事要有始有终,新闻采访也如此,你把人家打扰了、麻烦了,之后做了个什么节目要有反馈,这是对被采访人的尊重。但在我们周围,采访结束后一去不复返的记者比比皆是。作为有素质的新闻记者,采访后不要忘记致谢,政策性强的事件采访或重要人物专访成稿后要让被采访人审阅,安排播出后要通知被采访人收看时间。
三、兼顾媒体同行,争取合作共赢
一场活动,一个新闻事件,众多媒体齐聚一堂,争抢一份材料、抓拍一个镜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时候,我们既要有抢新闻的意识,也要有礼让同行、合作共贏的风范。尤其是拍摄镜头,如果抢到了好的机位,抓紧拍摄,感觉素材够了,可以退一下,让后面的同行拍摄,不能占着好位子一拍到底。采访也如此,几十只话筒摆在一人面前时,如果我们的问题已经谈到了,可以把后面的问题让给兄弟媒体的同行来问,不要仗着自己是某地主流媒体而不给别人机会,那会让同行十分反感的。
总之,记者的礼仪风范不仅是新闻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职业素养,更是叩开采访成功之门的首要因素。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县市台记者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探索,熟练灵活掌握这一技能,为圆满完成各项采访任务创造条件,为实现自己的新闻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