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

2019-10-21赵哲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7期
关键词:剩余油大庆油田

摘  要:大庆油田采用聚驱手段强化油田开采效果,其中会容易产生一定剩余油,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应对和解决,使用挖潜技术手段将能够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主要从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分析入手,其中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和微观上进行说明,并结合聚驱后剩余油的实际产生情况,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挖潜技术,为全面有效提升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的处理水平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庆油田;聚驱;剩余油;挖潜技术

1.前言

大庆油田是我国石油开采业的重要内容,其开采技术和处理技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996年,大庆油田将聚合物驱投入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其在注聚结束区块方面已经基本转入到后续水驱中,其综合含水率达到97%左右,属于一类油层。在完成聚驱操作之后,大庆油田中还有接近一半的地质储量残留在地下,细致分析这些储量,能够发现其属于优质储量的形式,表明其在聚驱之后还存在着进一步可以挖掘的潜力。积极研究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的挖潜技术,将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针对大庆油田在聚驱前后的油井资料进行查看和分析,重点分析油层住水洗的状况,含油饱和度的实际变化情况,这样将能够明确强水洗段主要集中了聚驱后的主要剩余地质储量。

(1)从平面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实际特征来看,能够发现,宏观上聚驱后剩余油包含断层影响、注采不够完善、井网控制不住、局部差油层产生。从新井水淹层的相关解释资料来看,可以明确在聚驱之后剩余油拥有着更为零散的平面分布效果。从油田不同地区聚驱后剩余地质储量比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纵向上的特征。大庆油田在经过聚驱后的处理,从宏观上进行分析,剩余油主要是包含厚层顶部剩余油、厚层内部夹层遮挡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隔层损失、油井间没有钻遇砂体、层间干扰形成的[1]。

(3)微观上的分布特征。从微观角度分析聚驱后的剩余油,拥有着较强的驱替效果,也较为零散,其中主要包含束缚状、半束缚、自由态三大类型,且表现出较多性状表现。

3.挖潜技术

以大庆油田某转油放水站为例,其針对各个计量间来油进行有效接收,其中主要划分为水驱和聚驱两个部分,在三合一的作用下,切实开展沉降缓冲分离作业,经过处理好的天然气主要分为自用和外输两个方面。而经过沉降罐沉降好已经分离的污水,该转油放水站在二合一的作业下,将热洗和掺水作业有效应用在油井中,而针对已经分离处理好的油,将通过外输油泵将这些油传输到联合站中[2]。

大庆油田在经过聚驱之后,油层中高含水基本已经能够达到97%,经过水洗的厚度可以接近于90%,相较于聚驱之前的操作,水洗大概增加了21%,这其中的强水洗厚度更是达到将近42%的状态,而在水驱残余油状态中,强水洗厚度达到28%,在实际开展挖潜工作的过程中,工作难度较大[3]。

大庆油田聚驱后,实际有效使用挖潜技术,需要注重结合具体剩余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1)厚层顶部存在着没有稳定夹层的剩余油,需要积极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如厚油层内人工打隔板压裂技术、超短半径挖潜技术、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水力喷射水平打孔技术[4]。(2)在隔层损失中形成的剩余油方面,需要注重采用单砂体对应压裂技术、定位平衡压裂技术、堵压结合技术等手段。(3)在油井间未钻遇砂体中产生的剩余油,可以采用多种挖潜技术作为支撑,如弹性开采压裂技术、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超短半径结合水力喷射定位技术。(4)在层间干扰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油方面,需要积极采用细分控制压裂、覆膜砂、堵压结合等技术手段,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5]。

4.结束语

现阶段大庆油田开采活动进行中,大部分主力油层已经完成聚驱工作,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剩余油,需要开展进一步挖潜工作,这是当前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是油田高含水,想要提升采收率,需要关注到聚合物驱替之后地下油气水产生较大变化,挖潜对象较为富集,注重有效提升微观效率,采收率的挖潜难度较大。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挖潜技术手段,需要注重针对精细地质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需要从完善的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入手,针对聚合物的驱后剩余油的实际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需要充分认识到储层的相关情况,需要确保油气田开采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压裂挖潜技术取得良好实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油气田的高产、稳产目标。从平面上、纵向上和微观上这些角度分析好剩余油的实际特征,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挖潜工作,提升进一步挖潜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佳雯. 后续水驱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挖潜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5):53-54.

[2]  张娜. 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驱后剩余油特征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00102-00103.

[3]  孙龙德,伍晓林,周万富,et al. 大庆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00258-00259.

[4]  陶光辉,李洪生,刘斌. 聚驱后油藏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技术[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3):99-103.

[5]  孙天一. 地层能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3):195-196.

作者简介:赵哲吉,女,197602,汉,籍贯黑龙江省兰西县,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三油矿305队从事集输工作。

猜你喜欢

剩余油大庆油田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大庆转型正途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大庆油田27 985例女工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