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初探
2019-10-21梁艳红
梁艳红
摘 要: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转化并发生联系,我们称之为“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发展,是为了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符号等,从而帮助学生从容的发现其中规律,探寻到解题方法。对于思维意识尚未得到全面发展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解决那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存在着相对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题目中的数与形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所对应的数学结合思想,使他们在提升数学结题能力的同时,提升数形结合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21-01
1.以形助教,營造快乐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导占据主观意识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关注与教学活动的直观引导,灵活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来助力课堂教学,从而应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积累数学思维理性的解读。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卡通形象图案,帮助学生乐于接受平均分配的意义,深度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性质。其次可以设计动画视频课件,把生日情境生动呈现,让学生通过把蛋糕(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蛋糕(圆)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书面知识生动起来,也将抽象的分数理解,变成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认知。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折纸的方式折出。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数形结合的良性感知,使学生在图形、视频、操作中领悟分数的本质,以及一边观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一边判断的综合能力,使得分数基础知识得以快速的构建,形成乐学、易学的快乐课堂。
2.以形促思,助力数学思维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创造始于问题”,不仅揭示了问题提出的魅力,更揭示了创造解决的活力。而数形结合这个思想犹如学生行走中的“拐杖”,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问题提出的意识形成,促进他们数学问题的辨析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活力与动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数与形》中“1+2+3+…+100+99+98+…+2+1”一题为例,由于涉及数字较多,计算过程较长,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矩阵的方法将1~10形成回环加法来讲解。(如图)用黑点的数量代表数字,引导学生认识1~10的回环加法可以转化成右边的10×10的矩阵图形,最后采用类比推理的手法自然可以直观地计算出结果。数与形,在数字知识的架构中是不可分割的对立面,二者之间形成共同体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促进小学生数量、等阶、递进等关系的理解与分析拓宽了思路,同时也形成了扬数之长、取形之优、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良好效益。
3.数形结合,促进学习能力拓展
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中数形思维的巧妙迁移,从而让学生学习的视角更加开阔,使课堂的教学得到最为科学的发展。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因其教材中蕴含了无处不在的形态丰富、颜色鲜艳的情境图片,使得教师的教学不仅能够彰显可爱的图形之柔美,还能够呈现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兴趣保障。因此,教师应更加充分的利用其教材中的有效图案,为学生构建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概念,使他们能够在最直观的感性认知中,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
例如,《圆的面积》一节,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撞色图形的分析,将“圆”通过分割、拼合等办法,转化成我们已知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如图)
最后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得出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将数学知识由粗浅变得深刻,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本质,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能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成更加形象的数学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同时,轻松掌握、简化算法。通过数学结合思想的具体运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韩英,殷爱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1):83-84
[2]庄志鹏.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的“有机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