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

2019-10-21曲莹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应用意识思维能力

曲莹莹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数学更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促进数学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本文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应用意识 思维能力 养成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联系生活实际状况,利用多种活动方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1]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缺陷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科技进步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要想科技进步,就必须重视数学知识和经验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但是却忽略了数学的具体社会价值,很少向学生传达数学知识的精神和理念,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应用只有表层的了解,认为学数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就是为了高考脱颖而出。这种狭隘片面的想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发展。[2]

2.运用数学的意识差

在生活當中存在着很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和事物,如果在生活中,自觉使用数学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会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当代高中数学教育模式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十分紧张,一切的数学问题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封闭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差,只会在课堂上机械的听课解题,逐渐失去对数学运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数学的能力弱,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但是很多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弱,对生活实际了解有限,不懂得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假如在做题当中,遇到一些应用类型题目,题目中没有具体的数字,只有一些字母代表的数学意义,如果学生不会建立数学模型,根本就无法对题目进行运算和思考,更不用说完整的解决这个应用问题。[3]

二、培养高中数学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

生活是一切问题的来源,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实际的作用,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要善于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概率》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购物、抛硬币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此外,数学知识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有利于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

2.用趣味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琐碎性以及很强的理论性,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是数学故事却是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数学故事不仅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的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这一课时,教室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等比数列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叫西塔的人,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印度国王,国王很高兴,要赏赐西塔,但西塔只想要一些麦粒,要求是在棋盘的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以此类推,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把棋盘放满为止。国王一听只要一些麦子,很快就答应了,让下人按照西塔说的做,可是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整个仓库里的麦子都放不满棋盘。讲完故事后,教师就可以紧接着提问:“为什么麦子不够呢?”“同学们能算出来一共需要多少粒麦子吗?”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教师提问时就会快速拿出纸进行计算。教师在学生计算得抓耳挠腮时可以教给学生一种简单快捷的计算方式,就是课堂要学习的“等比数列”。通过数学趣味小故事,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

3.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落实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利用数学建模以及高中数学知识来快速解决。例如,教师在教学《函数》这一章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快速找到函数中的变量关系,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再运用函数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在面对“二次函数”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设出自变量和函数,用自变量来表示函数,并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数学函数知识来建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常见的数学知识,也就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难以表达的数学问题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结语

总之,在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安宁.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62-163.

[2]姜小舟,韩志红.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教育现代化,2017,4(51):385-386.

[3]王迪.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农家参谋,2017(14):84.

[4]侯程迅.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1):70.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应用意识思维能力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