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2019-10-21王玉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构建高职

王玉珍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其教育质量问题及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重点讨论了高职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及实施策略,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高职 教育质量 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整个过程及结果是否满足期望值的度量,它涉及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对教育情景、现象或者是结果的描述。在个性化教育及人本化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来说,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对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确认多元评价主体

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并非由学校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个教育主体共同决定的。因此,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多元评价主体,并保证多个教育主体都能参与到评价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评价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不同评价主体评价教育质量的角度不同。例如,教育行政主管作为评价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及与其他同等层次院校的对比中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实习及工作表现等方面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评价主体,从招生、专业设置、升学率、就业等方面对教育质量作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从教育模式、教育活动过程、教学结果、教育基本诉求、教育综合素质等方面對教育质量作出评价。

二、建立多元评价制度

多元评价制度是促进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是否与多元评价主体相适应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评价效果。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其一,组建教育评价小组,由分管教育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由负责学生校外实习的企业技师、用人单位管理者、实训指导教师等担任组员,主要负责教学评价、管理监督、教育信息反馈与总结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从而使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及教师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当中。其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等纳入评价范围,要求以这三个模块的测试成绩、相关活动参与度、素质水平及表现态度为基础进行评价。其三,建立学生档案袋评价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整理学生的作品,从学生的态度、能力、表现、学习情况、综合考核成绩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规定档案袋基本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作品、创作作品过程的描述与记录、校外人士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等。其四,建立教师档案袋评价制度,要求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提倡教师自我回顾、自我整理、自我反省、自我监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规定档案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师个人简历、工作量及兼职情况、教科研情况、教学成果、进行情况、获得荣誉等。

三、合理选择评价内容及模式

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他们评价教育质量的角度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教育主体的特点合理选择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例如,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为印象式,他们会以他们的感受及体会为依据进行评价,针对学生选择评价内容,可以从教师授课方式、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施、教学安排、教材讲解情况、成绩考核方式、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考虑,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向学生发放评价问卷,并在其中设置一些主观性问题,比如说“你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你能接受吗?”“你希望开设哪门专业课程?”等。再如,用人单位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会从学生在实习或者见习中的表现评价教育质量,针对用人单位选择评价内容,可以从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环境适应性、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考虑,与用人单位一起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础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合理选用评价模式。当前常用的评价模式有目标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及应答模式等,目标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生活、学科内容、学校教育及社会哲学与心理学拟定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决定行为目标,以行为目标为准评价教育;CIPP模式实际上就是评价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不在于证明而在改善;目标游离模式不具有目标指向性,此模式下,评价者可在不受方案目标干扰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应答模式是以教育主体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它强调评价的多元现实性,其评价过程具有动态性,评价者可与其他参与者反复沟通,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评价计划。由上述分析可知,应答模式与多元评价相适应,所以在选用评价模式时,应首选应答模式。

四、科学制定评价指标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对教育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它是衡量教育质量评价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制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对教育质量评价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因为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方法。分解教育目标过程中,应做到全面、具体而且具有可比性。例如,评价学生素质,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品德、文化及职业素质,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卫生习惯、心理、个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搭建多元评价平台

多元评价平台是多元评价主体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场所,它对教育信息的反馈与总结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多元评价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在其中设置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师生互评、教师集体评价、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总体评价等评价模块,公开展示评价信息;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官方教育质量评价微信公众号,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学校教育活动内容,吸引多元评价主体主动评价。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整个过程及结果是否满足期望值的度量,它涉及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对教育情景、现象或者是结果的描述。在个性化教育及人本化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来说,构建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对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要构建教育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应当确认多元评价主体,保证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校外合作企业等多个教育主体充分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中,提高评价合理性与客观性;其次,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如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档案袋评价制度、教師档案袋评价制度等,着重强调学生与教师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并组建教育评价小组;再次,根据不同教育主体的特点合理选择评价内容,并对评价内容进行细化,使教育主体形成对教育质量的多方位审视;另外,从当前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有效分解教育目标,提高评价的规范性及全面性;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评价平台,让多元评价主体主动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当中,从而逐渐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构建教育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应当确认多元评价主体;其次,应建立多元评价制度,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再次,应合理选用评价模式;另外,应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的规范性;最后,应搭建多元评价平台,让多元评价主体主动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当中,从而逐渐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传伟.高职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47-248.

[2]韩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232-234.

[3]吴艳华.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

[4]魏世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段晓聪.教育“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多元主体构建研究[J].中国培训,2016(24):98-99.

[6]胡茵.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与创新路径的实践——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体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构建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