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9-10-21肖丽
肖丽
摘 要:分析赣西农村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责任担当素养方面的欠缺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存在的负面影响,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为核心,整合校园、家庭、社会的资源,结合学生在校三年的实际学习进程,重点探索可实践操作的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途径、方法,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作为不同角色的责任担当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责任担当 中职学生 培养
一、赣西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初中学习习惯不太好,自主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知识衔接断链,知识缺陷明显。基础弱、底子薄、进入中职学校后专业学习繁重外加社会游戏厅、网吧、手机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多数学生学科学习效率低下,全力付出却达不到预期的收获,以至产生了厌学、怠学、弃学的不良后果,成绩落后加深了学生的自卑感,使其缺失了自信力,精神家园显得虚无、浮躁,在责任担当方面更是涌现出很多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更不懂得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依赖性很强。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重塑学生的建康人格,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其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二、以时间为轴线的农村普通中职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培养路线的实践研究
1.中职一年级开展以“珍爱自己—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实践培养活动研究
(1)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性生理、心理教育主题活动
老师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让上全体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青春期生殖方面的有关科学知识,学会调适青春期性心理的科学方法,学会避孕和自护自救,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2)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涉毒、校园无毒品”,学校全体总动员,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学校毒品防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一系列教育活动。
2.中职二年级开展以“感恩父母——作为家庭中的子女的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实践培养活动研究
(1)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展“寸草心与三春晖——爱父母”感恩励志教育活动
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動《“寸草心与三春晖——爱父母”感恩励志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认识关爱和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品德,也是一种责任,明确学习目标,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为家庭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去,努力拼搏,健康成长。
(2)中职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展“母亲节”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学校开展母亲节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倡议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以“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形式,结合半个学期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出心中的话,表达对妈妈的爱;要求本周末不回家的住宿生,给家长打一个电话问候父母,并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利用周末,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聊聊天、散散步、逛逛街等;制定学习计划,把感恩情感转化成学习动力,用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3.中职三年级开展以“回馈社会——作为国家的社会公民的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实践培养活动研究
(1)中职三年级第一学期:举行“绚丽青春,砥砺前进——十八岁成人礼”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策划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的用科学发展观凝聚塑造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与建设家乡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结合18岁可以加入党组织的时机,利用学校党支部的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法律上讲,18岁后我国公民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要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18岁的重要转变及其意义,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确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2)中职三年级第二学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关于毕业生责任担当方面的讲座活动
在三年级学生毕业离校前,校方邀请市关工委刘虹老师为师生作了题为“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主题,回顾了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历史发展的这一规律中总结出中国梦是中国一代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和传承。
三、中职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而责任担当是社会参与的第一大要素,它要求每个人在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自尊自律,孝亲敬长,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履职尽责,维护公平正义”等价值观。
2.实践意义
我校通过对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实践研究,力求找到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有效模式,用于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建立家长学校,与家长一起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逐步形成“自尊自律,孝亲敬长,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履职尽责,维护公平正义”等正能量价值观。并将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效模式向同类中职学校推广,随着这项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也会相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