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预后
2019-10-21丁春升李宝宏
丁春升 李宝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80例)和B组(80例),A组采取基本药物联合电针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4/80)和80.0%(64/80),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周,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1周后B组患者Cobb角、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不仅有效减缓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还能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临床效果
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次骨质疏松患者,而国内约有8800万人次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是骨质疏松患者主要特点,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临床调查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中约占到30%,并对老年人群预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采取微创椎体成形术、中医传统复位固定和手法固定复位。本研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基本药物、电针结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80例)和B组(80例)。A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71.7±5.2)岁,骨质疏松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3.3±0.5)年;A组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1.5±5.4)岁,骨质疏松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3.5±0.3)年。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诊断为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外伤病史和骨质疏松,受伤至手术间时间<3周,影像学检查无脊髓和神经压迫,骨折椎体后壁基本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肝肾功能障碍等,存在峡部不连或椎弓根损伤者,伴有椎体囊性病变、结核和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对碘海醇等造影剂以及骨水泥存在过敏者。
1.3 方法
A组采取基本药物与电针进行治疗: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予以口服类固醇抗炎以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予以电针、局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同时适当采取腰背肌功能练习,若疼痛显著改善,则在胸腰椎支具保护下进行床下活动。B组在A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取俯卧体位,悬空腹部,在骨盆部和胸部垫上枕头,复位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腋下以及足踝部实施纵向牵拉,约3min,复位者双手掌叠压在伤椎的棘突后方,向床面缓缓加压,至伤椎棘突后畸形消失。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①显效指经治疗后骨折端基本愈合且Cobb角度恢复超过5°;②好转指经治疗后骨折端较前明显愈合且Cobb角度恢复(1~5)°;③无效指经治疗后骨折端未见愈合,且Cobb角度未见恢复或者较前增加;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比较不同组治疗有效率。采用疼痛NRS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将一条直线分成10段,由患者根据过去24h内严重疼痛在对应的数字上画圈,0分表示疼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比较不同组Cobb角、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处理,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和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4/80)和80.0%(64/80),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
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周,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2。
2.3 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治疗1周后B组患者Cobb角、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包含骨折的一般临床表现,同时还有根性放射性疼痛,其中腰背部疼痛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然而少数患者骨折后疼痛程度不明显,或者服用止痛药物或早期卧床休息后疼痛改善,但椎体继续被压缩,骨折愈合较差,引起脊柱后凸畸形[2]。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目标主要为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缓解腰背部疼痛,加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过程中,药物结合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有限[3]。王纪坤等研究报道,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使椎体前方获得较好支撑。手法复位作为中医骨伤科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对棘突进行加压,能有效提高前纵韧带的张力。文献报道,手法复位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手法复位者对伤椎施加外力,能减轻脊柱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增大压缩区骨组织体积。本研究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周,A组和B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1周后B组患者Cobb角、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这提示与基本药物结合电针治疗相比,手法复位力量更大,短時间内复位程度更高。以上研究与赵传营等[4]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不仅有效减缓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还能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曹冬子,许正伟,王存良,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空军医学杂志. 2018,34(1):41-44.
[2] 王小健,苏云星,宋洁富,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19(9):782-790.
[3] 覃裕,冯小波,曹启辉,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37(z1):114-115.
[4] 孙志刚,易小波,张正廉,等. 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29(14):2284-2286.
作者简介:丁春升,男,1980年3月22日,学历本科,山西省河曲县,汉,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