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哪里

2019-10-21向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7期
关键词:主阵地朗读训练

向春

摘  要:新课程目标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训练;主阵地

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打开语言学习的“钥匙”。就低年级学生而言,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那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优化阅读教学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有效运用资源,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好,我们拿什么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显而易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必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那么我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资源培养朗读兴趣。低年级的教材中几乎配有插图,这些插图是根据文本的需要和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录用的,与课文同步,与学生的思维并行,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课文《春雨的颜色》,是以童话故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文中可爱的小鸟们用独特的眼光赋予生活中本没有色彩的春雨五颜六色,文中词句优美。为了让学生感悟春雨的美,我引导学生一边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一边朗读这些词句,还不时问他们:文中春雨怎么变得这么美呢?

其次,自然资源与校本资源相结合,培养朗读兴趣。学校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有效运用起来,尽量使其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助一臂之力。有人认为学校条件不好,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再说学校那么多的班级,那么多的科目,资源是有限的,其实这时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我们可以向自然资源拓展。在执教《泉水》一课,我于课前布置學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注意观察泉水的样子、颜色、形态;有意识听听泉水流动的声音……为学生朗读课文时形象地读准字音和理解象声词打基础。这篇课文的插图同样很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情景,仿照大自然的声音朗读课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一段清泉石间流的录像,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配上泉水叮咚声音的乐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朗读,在朗读中欣赏,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第三、发挥学生天赋,培养朗读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天生活泼可爱,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感兴趣,接受直观的东西特别快,喜欢以唱歌跳舞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艺。因此,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的确喜欢,效果也很好。在读《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然后请五位学生上台表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小燕子和妈妈各选五位同学来朗读,旁白则由座位上的学生一起读,再给他们配上头饰,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一下子就把整篇课文读好了,可喜的是有的同学几乎能把课文背下来。

二、教师范读引领,学生养成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养成好的习惯。低年级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教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范读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在教新课时,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读得好,读得生动,学生听了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读书的积极性更高了。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注意朗读习惯的养成。

低年级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接受直观的东西比较快,我就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首先,教师在示范朗读时,一定要认真读书。教师认真读书的态度,就会自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我在范读一年级第一篇课文时,从不添一字,不减一字,不改一字。做到字字读清楚,字字读响亮。

其次,教师范读时一定要看标点。我在朗读时,看好每一个标点,读出停顿。在这种训练中,我先让学生一口气读到底,让他们说说读书时身体的感受,以此体会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思维条理化,我就在句号处有较长时间的停顿。然后让学生一句一句地朗读,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由此学生就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将来学生读其他书籍,就可以用已经拥有的读书方法自己读通、读懂。

再则,注重在朗读后的相互评价。评价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如果要表现出文本中人物激动、兴奋、慌张、愤怒、紧张情绪;朗读时声调较高,语速较快;如果要表现文中人物沉痛、悲哀、失望、悔恨的情绪时,朗读时声调较低。在朗读《蓝色的树叶》一课时,我先示范朗读,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比,谁读的好,好在哪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读得好!”这时我就让学生评价我的范读那些语句读得好,好在哪里,再引导找出自己朗读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对比着试读,最后让几名学生在全班赛读,挑战读,师生一起作出评价。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也就能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循序品味朗读,提升朗读能力。

一篇课文中情感的升华,学生必须在朗读中体会、才能获得真实感受。《泉水》一文主要体现泉水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因此朗读首先要有整体性。要重视整体朗读,不要一开始就支离破碎地把一个词、一句话拿出来品读,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说话:“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体会泉水的热情、自豪。学生在品味泉水的“多、清、甜、美”四个特点的时候,教师要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泉水说的话,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泉水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品读中教师还要适时进行范读,如果学生朗读得很好,充分读出了泉水的热情,教师就无须再范读,假如学生怎么读也读不好,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范读、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其实,模仿本身也是一种揣摩,一种体会。

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主阵地朗读训练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党校教师在“两学一做”中的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