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

2019-10-21沈艳青高悦鲁瑜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发生率实验组

沈艳青 高悦 鲁瑜

【摘  要】目的:探究给予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以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10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以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急救指标,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急救指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67-02

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有极高的病死率[1]。优化院前急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探究给予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以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影响,选取100例患者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10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关于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可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包括前壁心肌梗死67例,下壁心肌梗死2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实验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同意实验,由家属签订了实验同意书;(2)患者年龄>18岁,疾病首发且发病时间≤3h。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参与实验;(2)患者意识不清或交流障碍;(3)患者有其他重症疾病或有其他实验参与情况。100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7.0-72.0岁,平均(51.8±4.3)岁,发病时间15.0-175min,平均(65.2±8.4)min。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比较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及时赶往现场、给予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急救方案等;实验组患者给予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快速出诊.利用急救电话大概了解患者病情,快速准备出诊相关急救设备以及药品等;主动联系急救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指导急救人员实施简单的急救;(2)急诊护理干预。抵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行急救護理。与此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密切监测病人体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详细的记录急救过程和措施;(3)转运护理。及时将患者转移至医院,转运过程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积极与医院沟通,告知院内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开放绿色通道,高质量完成病人交接,确保患者入院后可及时获得抢救。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的三项急救指标(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 );(2)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记录患者的不良问题(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计算不良问题发生率;(3)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为“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急救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三项急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特征,一旦患者发病,必需给予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否则将导致患者死亡[3]。院前急救护理在挽救病人生命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个性化护理以患者为核心,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差异的护理需求为目标。将院前急救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融合能够在弥补常规护理漏洞的同时提升护理的整体性和针对性,于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4]。本实验证明,接受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45.2±11.5s、21.5±4.8min、1.9±0.4h、8.00%、90.00%)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9.7±12.3s 、38.4±7.6min、2.5±0.9h、22.00%、7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以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急救指标,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詹芬芳.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7):89-90.

[2]张冰.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3]张益锋,杨艳莉,康勉励.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2):114-115.

[4]郑玉叶,郑汝梅,白美龙,易娜苓.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8):36-38.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发生率实验组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