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研究

2019-10-21姚益猛杨韬冯艳蒲万刚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患病医疗机构

姚益猛 杨韬 冯艳 蒲万刚

【摘  要】目的:研究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该地区农村居民79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回顾性分析其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795例农村居民患者患病后去诊所或村卫生就诊人数最多,为523例,占总就诊人数的76.46%,其次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农村居民患病后,多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治疗,部分不选择任何治疗方案,在家休息使其自行好转,部分选择自我医疗,即自行去药店买药治疗,热敷,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结论:应加强医疗机构的基层建设,对特殊人群进行就医经济补贴,最大限度发挥医疗保险作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相关医疗机构应正确指导患者就医,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降低病情延误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就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04-012

自新医改颁布实施后,我国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就医问题得到显著改善[1]。但农村居民就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较为常见疾病以及多发病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不仅增高了医疗成本,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进行研究,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规范农村居民的医疗机构选择程序化,满足其卫生服务需求,改善其健康状况,减轻其医疗负担意义重大,此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该地区农村居民79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后的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该地区农村居民79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患病两周内的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两周内发病,患者均为农村居民,年龄24~79岁,平均(38.79±10.57)岁。

1.2方法

对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及就医行为进行回顾分析研究。选取795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具体选取方法为选取我市不同地域分布的12个县,再从各个县中随机抽取1-3个乡镇进行人数选取,选取的农村居民均为18岁以上的居民且长驻农村。询问其发病后医疗机构的选择以及记录其就医行为。

影響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分析:通过对795例农村居民的就医资料分析发现,影响其选择就医机构的因素较多,如年龄,60岁以上农村居民在诊所/村卫生室的就诊占绝大多数,文化水平,未接受教育的农村居民在诊所/村卫生室的就诊率较高,重大病史,家庭中未患有癌症的农村居民常在诊所/村卫生室的就诊。

1.3观察指标

(1)观察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计算各医疗机构占比人数。

(2)观察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计算其各自的占比。

2. 结果

2.1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分析

795例农村居民患者患病后去诊所或村卫生就诊人数最多,为523例,占总就诊人数的76.46%,其次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见表1。

2.2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研究

农村居民患病后,多数选择取医疗机构就诊治疗,部分不选择任何治疗方案治疗,在家休息使其自行好转,部分选择自我医疗,即自行去药店买药治疗,热敷,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见表2。

3 讨论

此次研究中,分析795例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因素影响发现,农村居民医疗机构的选择受年龄、文化水平、家族是否出现重大病史影响较多[2]。观察农村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发现,795例农村居民患者患病后去诊所或村卫生就诊人数最多,为523例,占总就诊人数的76.46%,其次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说明农村居民患病后,多数选择诊所或村卫生就诊,分析其原因发现,可能与诊所或村卫生的距离近,医疗费用较低等因素影响密切相关,其更能承受。观察农村居民患病后的就医行为发现,多数患者选择取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疾病认识意识较好,部分不选择任何治疗方案治疗,在家休息使其自行好转,部分选择自我医疗,即自行去药店买药治疗,热敷,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说明多数居民生病后能及时就诊,有利于疾病的缓解,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患者不就诊,意图休息数周,使其自然好转的现象,虽其具有一定的医学依据,但若患者为急性病症,则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使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提示应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以及就诊医疗机构选择进行正确的指导,最大程度降低意外情况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

依据此次研究分析的数据可知,需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就医指导以及经济补贴,避免出现盲目就医以及自我医疗等情况,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应加大力度宣传正确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与行为。另外,政府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缩小卫生院与县医院的距离,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的情况,调控医疗保险对就医行为的干预,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鼓励农村居民一旦患病应立即就诊治疗。

综上,应加强医疗机构的基层建设,对特殊人群进行就医经济补贴,最大限度发挥医疗保险作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相关医疗机构应正确指导患者就医,转变患者的就医观念,降低病情延误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潘登,陈烈平,陈巧钗,等.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实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4,17(1):67-70.

[2]金冠一,沈玉卿,何丽月.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背景下居民首诊医疗机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1):69-72+81.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患病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