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探究
2019-10-21李金娥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结果: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疫苗接种状况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主要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以及落实全球健康目标的一项有效策略,借助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的疫苗接种问题,其中最为突触且根本的问题之一便是接种率问题[1]-[2]。对此,本文以总结分析方式对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
1.2方法
深入总结并探讨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当中关于疫苗接种率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接种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主观与客观双方面。在客观方面,接种一般是以集中预防接种门诊为主,这一种集体化的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规范了接种的程序,接种的安全率也比较高,但是也间接导致服务半径的扩大,从而间接降低了接种率[3]。在主观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表现在接种预防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较差,部分预防接种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没有做好相关协调,导致疫苗补充工作落实不及时,甚至部分的接种部门还存在没有及时安排一类疫苗接种现象,而是采用二类疫苗直接替代一类疫苗,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接种率[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理想,所有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与标准。但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实效性,仍然需要提出并落实关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改进措施。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点措施改进:1、强化管理与建设接种预中心。一方面强化接种门诊的设施设备,并逐渐以数字化的方式建设预防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温馨以及和谐的环境,促使人们在疫苗接种方面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预防接种点,适当的提升接种疫苗的服务时间,最好是保障7×24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固定的满足不同人群在疫苗接种方面的需求[5]。另外,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qq、微信、短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接种的相关工作信息,从而提高接种实效性;2、强化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因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几乎为零,导致家长很难会主动配合并积极监督疫苗接种工作。对此,便可以借助发放宣传单、应用电子屏幕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开展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3、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于适龄儿童的接种规范形成准确掌握,从而在工作中即使做到查漏补种。在一类疫苗接种方面工作人员應当有较高的认知,不能一味的推广二类疫苗而减少或忽略一类疫苗。另一方面需要对门诊运转、安全接种、疫苗使用以及冷链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大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31(1):244-245.
[2]孙烨祥,林鸿波,马寅,etal.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5年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31(01):101-105+119.
[3]段平常,曹玲生,余文周,etal.云南省边远山区保山市预防接种单位现况和接种服务模式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4(01):90-95.
[4]福建省泉州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1):1-10.
[5]袁千里,孙校金,崔富强.中国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14(6):702-707.
作者简介:李金娥 性别:女 出年月:1973年2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籍贯:邯郸市 工作单位: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