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一体化探索

2019-10-21耿潇潇魏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医学生就业

耿潇潇 魏慧

摘 要:通过对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实践与就业一体化平台,将医学生实践培养分为“基础实践”、“认知实践”、“实习实践”三个层次,并将之从点到面的贯穿起来,将社会实践有效的融入就业体系,促进医学院校和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人才对接,从而有效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现状,缓解就业矛盾。

关键词:医学生 社会实践 就业

近几年来为了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国家一直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就医疗行业而言,基层单位如区县、乡镇、社区等,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但就医学毕业生而言,其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缺乏与医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本研究分别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和基层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探索构建出一套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一体化的基层就业模式,从而有效缓解基层医疗行业“未就业”和“岗位空缺”的矛盾局面。

一、社会实践对医学生基层就业的意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學生就业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在社会实践中明确就业方向

在对职业定位的调查显示,医学生选择就业帮扶途径比例最高的三项分别是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和基层就业政策宣传。这三项对于医学生基层就业而言本就密不可分,通过社会实践更有助于他们了解基层医疗需求和就业现状,并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价值观,提早进行就业规划。

(二)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实践操作课程外,学生很难接触到用人单位或就业环境,对就业能力从认知到提升都很难有所改变。将社会实践有效的融入就业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医学院校和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人才对接,将专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为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利益需要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践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对实践单位的数据调研结果显示,约有62%左右的实践单位愿意聘任在本单位完成社会实践要求的毕业生,有38%的实践单位虽无明确意愿,但都认为在基层就业需要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环境适应力,希望毕业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在实际岗位中所反映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弱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最为突出,这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敲响了警钟。只有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才能在工作中有竞争优势;只有认清基层工作环境和调节工作心态,才能安心在基层工作。

三、搭建基层社会实践平台

对在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意愿调查中,只有32%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其主要原因是担心基层工作条件差,所学知识难以得到运用。因此,针对医学教育培养在不同年级实践要求的差异性,分层次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在基层医疗单位、毕业生、学校之间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循环链。

(一)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基础实践”

结合医学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通过开展义诊、体检、医疗卫生知识宣传、重大传染疾病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引导他们对基层医疗环境正确认识。

(二)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认知实践”

以了解基层医疗环境为主要实践内容,搭建点到面的基层实践平台,形成基层就业的初步认知。使医学生真正深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实践内容,在基本诊疗实践中锻炼,增强医学生的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基层缺医少药的困难,感受到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思路,自觉科学形成正确择业观;

(三)三年级学生中开展“实习实践”

通过前两年的实践活动,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基层的卫生条件和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所在,坚定献身医学的信念,立志到社会需求的地方去。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单位建立实习关系,并进一步达成就业意向,将实践与就业连成一条线,实现持续发展。

(四)开展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

一方面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充分了解本地区医疗人才培养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招聘计划,另一方面以调查结果为我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实践内容提供积极借鉴。同时,调查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意向,通过社会实践提前帮助毕业生在实际求职之前就能全面客观地认知自我、熟悉基层医疗环境,防止毕业时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基层医疗单位和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对接等问题,避免基层医疗人才外流。

四、建立“实践就业一体化”理论体系

“实践就业一体化”是探索学校、学生同用人单位合作的新模式。将“基础实践”、“认知实践”、“实习实践”从点到面的贯穿起来,一方面从基层就业方向的引导开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将基层医疗需求反馈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即将开始的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为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理性选择回到家乡基层就业;另一方面深入基层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相应的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发展规划等状况,搭建长期而稳定的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就业率稳步上升,从而解决医疗行业基层就业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冯石宝.在社会实践中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08-07-08.

[2]虞晓东,张绪忠.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医学生就业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