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9-10-21尹海燕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课程定位语文课程

尹海燕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我国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开设了一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相关的必修课。但是在高校建设这些课程的过程中,还会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下文将会对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程 教学论课程 课程定位

在2010年,我国提出要不断地改善高等教育结构,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所以一大部分高校就开始对学校所设立的专业进行优化,并且还对其进行了多层次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在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中,还衍生出了相关的语文课程以及教学论课程,以便可以培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有效的贡献。[1]

一、课程定位的提升问题

在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已经晋升为一门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的基础语文教育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在课程定位这一方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与语言学以及文艺学等课程处在同一定位级别的,这些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在学科方面的定位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的学科的课程,比如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或者是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等是同样地位的学科,但是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又与应用语言学等其他等级的专业处于统一级别,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课程定位的逻辑比较混乱的局面,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2]

二、课程归属的规范问题

现在有一大部分的高师院校都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归属在了教育学系,但是还有一部分高师院校把这一课程归属在了汉语言文学系,所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课程归属不够规范或者说是不够统一的问题。其实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师资的来源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该课程所聘请的教师主要来源于:第一是中文专业的教师。因为这一专业的教師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更加广泛的知识,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此类教师也可以对其做出及时的回答,但是中文专业的教师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说,就不能把已经熟悉的知识做到更有效的运用,也不能发挥出相关知识的最大作用。第二就是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就比较成熟,而且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但是此类教师对于相关的文学知识并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此类教师也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第三就是中小学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此类教师通常喜欢实践性的教学,对于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经常也进行的不够彻底。所以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的教师来源并不是很统一,就产生了该课程的归属也不是很统一的现象,除此之外,这一现象也使大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思想方面的混乱。

三、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

由于我国的教育方面一直在进行大力的改革,所以一些高师院校会对基础性课程的上课时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是与此同时,这些高师院校开始了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基础选修课。而这一课程开设方法的产生,对基础课程的内涵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化处理,而且也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有些高师院校会压缩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的上课时间,同时又会开设相关的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或者是语文教材研究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但是需要创建课程的相关部门所注意的是,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已经通过这些基础性的课程打好了自己的实践基础以及理论基础,但是还应该注意选修课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衔接,以便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3]

四、实践课程的建设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所具有的明显特征就是应用型教育理论,建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学生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有效的担任其基础语文教学工作。虽然有些高师院校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该课程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或者是秉承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一大部分教师在该课堂上,使用的仍然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当下,社会所看重的早已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现在教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中,一定要对实践教学方面有所重视,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边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现在的社会。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组织学生去教育实习类的学校进行考察活动,或者是让学生利用寒假以及暑假的时间,在此类学校中进行实际的实习工作,以便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课程评价的多元化问题

一大部分教师都是利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完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的结业工作。在这一课程的相关试卷中,虽然主观题比客观题的比例为6:4,但是这并不能把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内容的时机掌握情况有一个科学的展示,同时这也不能主管的展现出学生是否愿意参加相关的教育事业,或者是学生对于教育事业有没有良好的兴趣,因为开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参加语文教学工作的相关人才,所以教师在该课程的结业模式上,除了相关的考试之外,还要对其在教育工作的态度方面以及平时的观察上进行综合以后,再给出最终的评定结果。除此之外,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并没有有效的展现出来,所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核,把这一方面的考核成绩也加入到学生结业成绩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担任起相关的语文教学工作。

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不同院校所聘请的教师是不同的,而且在该课程的定位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开设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即培育学生更好地语文教学能力,所以相关部门在建设该课程时,一定要及时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结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方面的考核,以便让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现在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J].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1):45-46.

[2]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22-23.

[3]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3):33-34.

猜你喜欢

课程定位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与设置实施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高职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