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

2019-10-21屈耀辉刘峰源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学生管理中职

屈耀辉 刘峰源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下社会中,成绩不好、纪律差等负面词语已经成了中职生的代名词,但是,仍然有许多中职生在学习中是非常认真的。良好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关系,赏识教育可以很好地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也可弥补很多传统教育照顾不到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 学生管理 赏识教育 应用

一、赏识教育概述赏识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主要是以人性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这一新型理念的问世,改变了过去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使赏识教育得到很好的运用,就必然要把整个教学环节指向学生的生命,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年龄特征进行实际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宽容学生,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和外界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自信心,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平等全面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当中去,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赏识激励策略的滥用在新课标理念下,有段时间全国学校都极力提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赏识激励策略,甚至更有明确提出,每一节课上至少要表扬8名学生,以此更好地发挥赏识激励策略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信心。自此之后,无论是在任何学科上,我们听到的都是对于学生的赞扬与肯定,即使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教师也会夸赞学生的勇气与创新,从而使得课堂评价变得:回答正确给予夸赞;回答错误给予夸赞;传统观念给予夸赞;创新思维给予夸赞总而言之,就是学生怎样都会获得表扬,以至于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哪些解题思路是正确的,哪些学习技能应该掌握,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出现这种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赏识激励策略的滥用,没有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矫正,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無法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2]

2.赏识激励策略的泛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教师给予学生评价是:你们很棒、你很优秀。教师的初衷是通过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赞赏与激励,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然而,这种笼统的教学评价是很难达到预想的赏识激励效果,这是因为教师的赞赏激励理由与引导方向不明确,学生找不到共鸣点与努力方向,从而出现了学生稀里糊涂被表扬、被赏识的教学状况,收获效果甚微。此外,教师泛用地运用赏识激励策略,还会使得学生产生疲倦感,让学生觉得学习好是好,学习不好也是好;成绩好是好,成绩不好也是好,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使得赏识激励策略的运用效果大打折扣。

3.赏识激励与学生心智不符中职学校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与年龄上都已接近成年人,许多学生适用的激励方法、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职学校生身上,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引起学生的误解。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上,一名中职学校生没有回答正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教师却说:这道题你虽然没有回答正确,但你非常有勇气,还是值得表扬,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的敏感期,他们往往会觉得老师这是在明朝暗讽、在挖苦自己,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心理,无法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才运用赏识激励策略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与心理需求,没有采用更为适宜的赏识激励方法,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1.教师要树立赏识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将赏识教育很好地应用到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去,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为本,将赏识教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赏识教育能够成为课程的一大特色。其次,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观念,合理地在课堂上进行运用,及时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强化学生学习的能力。

2.合理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不应是枯燥无味,而应是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亮点,在课堂上,用一句鼓励的话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是那些在课堂上不愿开口说话的学生。在这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才能够慢慢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平等性 在中职学校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领导与群众、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只能听从和服从教师的命令与教学安排,这种师生关系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而学生管理工作虽然花费很多努力,但最终却收效甚微。赏识教育倡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鼓舞与欣赏,高职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首先了解赏识教育的真谛,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而在常规管理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聊天工具,如微信、QQ等与学生交心,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顺着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朋友"的内涵,为赏识教育运用的有效性提供先决条件。

结语

在学生教育中,赏识是指认识到某个学生或者某些学生的价值或才能,并对其予以肯定、赞赏以及重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励是指教师以及家长对于学生的一种心里暗示,具有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因此,在中职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应适当、适时、适度地采用赏识激励策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价值,促进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朋.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职业,2018(24):56-57

[2]邹爵峰.中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180.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学生管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