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科普知识教育

2019-10-21廖小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学素养语文课程

廖小华

摘 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代表出国家的发展水平,更大大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小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成人后个人的生活质量、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除了其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成了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科技教育元素,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科普知识教育,能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科普教育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国家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代表出国家的发展水平,更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常用的家用电器:抽油烟机、消毒碗柜、电视、冰箱、洗衣机……哪一样不是科技的结晶。为我们代步的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汽车······哪一样不是凝聚了科技的智慧。科技产品早已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便捷。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成人后个人的生活质量、国家未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除了其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成了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科技教育元素,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普知识教育,能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科技元素,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科学是神奇,是奥妙无穷的,我们必须从小爱科学……”要使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必须在教学中挖掘适合学生的各种科技元素,带领学生接近科学,从事实中去体会科学的神奇和奥妙,撞击出兴趣的火花。纵观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语文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渗透科普知识教育,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寓科普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年轮、鱼鳞上的圆圈记录年龄这一现象觉得非常神奇,在引导学生看图片认识年轮和鱼鳞上的圆圈的同时,介绍他们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覺得自然中充满奥秘,从而对自然科学更感兴趣。教学《用冰取火》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怎样用冰取火非常感兴趣,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勾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而且对课文中用冰磨成的半球形的冰透镜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为什么磨成半球形?学生进一步讨论,然后教师运用视屏介绍凸透镜聚焦这一科学原理,让学生明白,这种形状能把阳光中的热度集中到一点,一点持续高温最后成功点燃。接着我再一引导:还能不能磨成其他形状呢?课后同学们查一查资料找一找答案。两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科学中聚焦的兴趣,知道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化险为夷,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语文离不开广泛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5、6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抓住教材中的科学因素,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科普读物阅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在教学《美丽的彩虹》一文中,我引导学生去了解彩虹的形成,然后告诉学生自然界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卷》就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引领学生阅读这本书,了解更多的自然想象,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递信息不方便的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现代有哪些通讯方式,带领学生阅读和通讯发展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三、融入科技元素于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探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元素,开展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做中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挖掘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元素,变单纯的“读科学”为“做中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三单元的语文天地 “畅所欲言”时,让学生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设想未来的书。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搜集了解书的演变过程,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书的演变。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书的演变的趋势,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越来越好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知道了书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接着引导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搜集资料“了解哪些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书的演变。”学生在搜集整理中,不仅认识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更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更多科技带来的变革。最后引导学生设想,未来的书会是什么样的?它可能是什么发展带来的?并组织学生评委评议他们的设想合理吗?在自由的畅想、评价中,学生的科技探索意思得到了发展。

教育给学生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注意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开展好科普教育活动,培养出一代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接班人,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同样责无旁贷,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结合语文教材和语文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孩子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学素养语文课程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知识的互动式宣传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咱们班的科普展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