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10-21张寿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问题

张寿春

摘 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知,当前的历史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而“史料实证”就是核心素养之一。本文先是简述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同时就培养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 策略 问题

当前高考历史方向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如果只凭借死记硬背将无法顺利通过形式多样的高考。所以,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建立历史认知框架,促进其历史逻辑能力的提升。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它主要指的是借助于逻辑来分析相关史料,在此基础上建立历史认知并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必须回到特定的历史时代,在此背景下搜寻相关史料,接着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形成结论[1]。在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其历史品格。

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1.借助课内史料,培养实证意识

因为历史具有不可复制、过去式的特点,所以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理解历史最重要的途径就在于历史遗留的史料,而史料也是当前历史教学的核心部分。史料教学是最佳的历史学习方式,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历史教科书的重视,认为教材并不十分重要。事实上,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史料,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可靠凭据[2]。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史料,不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学习《美苏争霸》一课时,在书中的“材料阅读与思考”有一段杜鲁门国会讲话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于这段资料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第一步,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就此材料进行提问,杜鲁门的这段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二战结束背景下发表这样一段讲话有怎样的特殊用意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由史料开始。第二步,教师在讲到冷战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就此进行追问:(1)根据材料,杜鲁门讲话的核心以及目的是怎样的?(2)根据所学内容,简要谈谈杜鲁门这一讲话发布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史料,不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建立起其论从史出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让他们以“杜鲁门主义与冷战”为话题,自行拟定论题并进行史实阐述。在这一步主要锻炼的是学生论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用课外史料,提高实证素养

由于历史教材的篇幅有限,对历史事件的论述不够细致,甚至只呈现历史结论,而这对学生来说不仅难以理解,而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柯林伍德曾经对史料的质证功能做出过一番精彩的陈述,“如果历史学意味着科学历史学,我们就必须把资料读作证据”[3]。由此可见,史料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课内史料,还需要援引课外史料,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论证或者质疑教材中的结论以及观点,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西周分封制”这一历史概念时,就可以适当引用《左传·售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这段简短课外文献资料作为学生的探究素材,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1)为何说“二叔之不咸”?其历史背后的原因何在?(2)此处所言“封建”和我们平时接触的“封建”一词的含义有何不同?又该如何理解“亲戚”一词呢?(3)根据材料分析,西周分封的目的以及影响?教师借助于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学生在探究中逐渐明确“三监之乱”是西周分封的导火索,西周统治者为了消除商朝邦联式的内外服制度的缺陷,从而确定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旨在巩固西周统治的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借助于课外史料,不仅可以填补课内材料的空白,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精神。

三、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需要避免的问题

1.避免堆砌,紧抓重点

史学的基础是史料,史料同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是形成历史观点的有效依据。恰当运用史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促使其形成史料实证意识。然而凡事皆有度,如果不加甄别,只要是史料就旁征博引,不仅缺乏重点,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对教师来说,选取的任何史料都必须符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了教学目的而服务。即使是经典的史料,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也必须放弃。如此一来,才能真正确保教学的主次,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契合学生,合理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是遵循人才以及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不能盲目设计,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有关史料的甄别还需要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史料专业性过强,也不适合作为教学材料,因为这些很难引起高中生的兴趣,自然就无法调动起主观探究意识,历史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设计史料实证教学还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如此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重视史料,也就是重视历史。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有赖于每一位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精心选择史料,让学生在史料的帮助下更好的深入历史天地,收获风景。

参考文献

[1]龙凌肖.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谢雨君.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探究学习有效实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林灵.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