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高校发展路径分析
2019-10-21华霞
华霞
摘 要:山东省于2017年提出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在此背景下,济南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高校发展机遇的简单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济南高校 发展路径
引言
2017年山东省提出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2018年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相关文件,“新旧动能转换”正式成为山东省的重大发展战略。济南政府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什么是旧的驱动程序,什么是新的驱动程序?如何用新动能替代旧动能?作为中国经济的大省,新旧动能与全国新旧动能有何异同?很容易发现,许多旧的不能再使用,不能依赖,或不得不使用更少和利用更多。山东经济发展阶段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一致。在新老司机转型的现阶段,山东面临的任务或重点,除了与全国相同的地区,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将着重于动能的利用和转换。我们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投资、消费、出口等增长动力。从供给的角度看,必须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两个维度寻找增长动力,主要依靠新技术、新管理提升现有产业水平。政府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通过改善要素结构来实现的。克服山东经济板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孤立性;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業应协调进行,以寻求改革的最大动力和红利。完善文化环境、营商环境和就业机制。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提高。济南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应当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发展机遇,探索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道路。
一、“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高校发展机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重点发展济南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十余个项目,将济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物流中心及金融中心。在此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更新了原有的高等教育理念和理念,也推动了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也是各国教育资源共享、借鉴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新旧动能转换”正在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于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鼓励高校加强双创培训,建设教育创新试验区[1]。面对行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形势,济南高校获得了政府文件提供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济南高校应当深刻把握当前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强调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于双创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从人才方面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实施。
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高校发展路径
1.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专业布局结构是否与地方行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济南高校应坚持“专业与需求对接、课堂与岗位对应”的原则,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四个中心”,优化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加强教育类、电气类、机械类、管理类、医疗类、信息技术类等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的建设,加大对可推动地方产业革新的专业的投入力度,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矛盾,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基地实训、企业实习的课时安排。同时,适当关停不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就业择业难度大且和其他专业重复的“咸鱼”专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并制定实习实训与行业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标准,从而凸显出学校专业特色。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懂得创新且创新思维能力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济南高校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德性、知识与技能并重,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至课程建设全过程。其一,加强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课程类型,通过引入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课程内容,如对于电气类、机械类专业课程,引入人工智能、无人控制等自动化理论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理论知识;对于医疗类专业课程,引入最新临床试验、药品研发、医院智能管理等现代医疗理论知识。其二,加强实验、实训、实习课程体系建设,在CDIO理念指导下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建设与专业、相关岗位相适应的工程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其三,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进行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品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2]。
3.深化校企互动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联合育人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校企合作中,政府为促进企业参与学校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根据学校需求,外派技术型讲师、企业高管进入学校共享当前的行业发展、岗位需求等信息,辅助学校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完善的合作育人机制。济南高校应当参照教育部校企合作相关文件,深刻把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合作形式、促进措施,构建完善的基本制度框架,深化校企互动合作,探索“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3]。
4.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教师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主体之一,对高校发展有重要作用。专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双创型人才。济南高校应当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围绕增强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及教育创新能力的目标,给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多渠道在职培训。对于该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明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标准,其次基于标准制定涵盖聘用、考核、教学评价、职称评选、福利奖励等多方面的培养制度及方案,最后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基地,让教师为“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的人才输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5.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与义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济南高校应当深刻把握“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的种种社会问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济南存在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部分地区产能过剩。对此,济南高校可选择在大型产业集中区、居民区等地,针对进城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利用网络及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向其科普不同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引导其学习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旧动能转换” 背景下,济南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济南高校作为山东省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应当贯彻“新旧动能转换”文件精神,深刻把握当前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校企互动合作,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同时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探索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樊爱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路径探析——以菏泽学院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9(01):106-109.
[2]神伟,刘丽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加快济南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55-57.
[3]王伟.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推进济南省会经济大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
[4]张蕾,田海洋.跨越式发展背景下南疆高校发展路径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