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笔一脚印 一行一作文

2019-10-21王心怡朱奇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写作能力小学生

王心怡 朱奇盟

摘 要:在作文教学饱受诟病的当下,研学旅行的盛行为作文教学变革提供了新途径。研学旅行通过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提高其写作水平。研学旅行的实践过程,对课程本身及其组织者都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研学旅行 小学生 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写作依旧存在千篇一律、素材匮乏等若干问题,缺乏兴趣也是制约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研学旅行是一项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家政府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学旅行对小学生写作有什么意义呢?“无论什么主题的研学旅行,研学成果形式都要通过写作这一途径来完成。游记、笔记、报告、记录、说明……,都是一种写作。而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研学旅行成果的高低。写作与研学旅行集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才能会得到最大的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会收到最好的效果。”[1]基于此,本文探讨研学旅行对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具体意义以及如何实践。

一、研学旅行对小学生写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目标中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2]研学旅行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之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本中描绘的世界;通过多种多样的情境体验和各类课外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

1.亲身体验,知行合一

在有范文参考的情况下,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小学生容易依样画葫芦,很难将自己独特的见闻、想法在写作中真实地表达出来。而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小学生表达真实而富有个性的自我感受。

(1)独特性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即便是同样的旅程,不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也是不同的。小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所产生的不同感受,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都会被大脑所记忆和加工,同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研学旅行的写作不同于普通的课堂作文或是家庭作业,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也没有所谓的范文供学生参考。小学生只能够独立思考,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经历和情感信息,将其加工后再诉诸笔端。这样的文章不按照惯有的套路展开,但它一定蕴含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2)真实性

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小学生亲身去体验新事物的机会并不多,能够描写和叙述的对象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爱国、纪念先人等写作主题的素材搜集中,小学生除了查阅资料、凭空想象外,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如果小学生对名人的了解只是停留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等这些表面层次,那他们的作文就极有可能失真,出现一味吹捧、歌颂、赞扬的“假大空”现象。而研学旅行的课程,带领小学生去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名人纪念馆等地进行体验,让他们通过不同主题的实地探究和文化熏陶,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如此,爱国之心、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就能自然而然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投注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更能打动读者的心。[3]

2.积累生活素材,深化主题

由于小学生日常生活范围基本为家校一线,其生活素材的积累就十分匮乏。研学旅行丰富的活动,既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写作思路,也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1)丰富性

研学旅行包含自然观赏、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交流协作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研学体验为小学生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这样即便是同样的作文主题,学生也能写出新意来:写人,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变成“旅程中的朋友”;写景,从“门前的那条溪”变成“雪山草原大海”;写物,从“水杯橡皮苹果”变成“纪念章”;写情,從“父爱母爱友爱”变成“陌生人的温暖”。学生的作文不再枯燥乏味,新颖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思路使它们充满了新鲜感,从千篇一律的样板中脱颖而出,让读者眼前一亮。

(2)深刻性

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模式化的生活又使学生对事物总是留下刻板印象。因此,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思想不够深刻。

而研学旅行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作文素材,还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解读能力。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的多视角、多层次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看待问题,能够开始尝试从不同的题材、体裁、手法等多种角度去思考与创作。如在一个动物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结束后,学生笔下不再只是俗套的“小蝌蚪找妈妈”,而能从青蛙、金鱼、乌龟的视角去正叙、倒叙、插叙,表现动物世界的美好与温馨或是生存法则的残酷与现实,思考背后关于生存、生态的问题。

二、研学旅行实践过程的要求

研学旅行对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较大,而如何实践能将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也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本身及其组织者较大的考验。

1.对课程本身的要求

无论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如何新颖,它的课程设计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学段学情,其次便是要因地制宜。

(1)符合学生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所以,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设计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都有个共同的要求: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写的。因此,课程的设计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活动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结合当地资源

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必须被重视的一环。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优质资源。课程设计者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可以设计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精品课程。如沿海一带地区的课程可以与海洋有关,再细化到航海主题、渔业主题等;而美食之城的课程可以与美食有关,利用食物的由来、制作工序等,打造味觉文化之旅。

课程设计还应提倡“旧材新用”: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用新的眼光去尽可能地发掘景点的价值,如将衢州家喻户晓的孔氏南宗和中国儒学馆通过孔氏南迁故事串联,重点从礼的角度进行解读。这对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2.对课程组织者的要求

课程组织者包括学校、文化机构等相关教育集团,为了达到教育和盈利的目的,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拥有有效整合信息的能力。

(1)具备相关资源

课程组织者需要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财力和人才。足够的财力支撑才能使机构得以运营发展,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材料购置、场地租借、人员雇佣等。同时,优秀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想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程,并展示出最好的效果,课程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即他除了要熟练掌握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外,还要了解较前沿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者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师素养,拥有比较丰富的从教经历,即他除了要拥有高度的教学热情、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把握引导小学生写作的教学技巧。

(2)有效整合信息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递迅速但内容庞杂。互联网上有大量良莠不齐的研学旅行课程案例,课程组织者需要在这些信息数据中搜集和筛选所需要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有效运用。

即便是普通的研学旅行,组织者也需收集整理参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情况等信息,以便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心理行为等合理高效地设计课程,考虑各种特殊情况和可能的突发状况。而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学课程信息的收集,不仅要包括以上内容,还应该综合考虑课标课本的要求、学生平时在家校的作文完成情况、学生的爱好、家长的配合度等。在學生和家长结束一次研学旅行后,组织者也要及时接收并整合反馈信息,吸纳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试用于下次的课程,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是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其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体验式教育”的教学方式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能使小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其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要想深度挖掘研学旅行的其他价值,并将其落到实处,我国教育工作者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鲜恩赋.谈研学旅行的语文课程开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1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璐,曾素林.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8(01):8-12.

指导老师

沈茂生 丁静 雷小青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写作能力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我是小学生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