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9-10-21丁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丁媛

摘 要: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朗读内容,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朗读内容,并且合理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让学生有更好的朗读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上的书本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常识,并且能够具备语文的各项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朗读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学会朗读,能够更好地了解散文、诗歌的内涵,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朗读也能让学生在其他能力上有所进步,比如朗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他们的作文能力也有巨大的提升。[3]

二、当前语文朗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在朗读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受当地方言的影响,由于方言对于发音的影响,会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朗读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朗读一段文章,然后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这种简单的指导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往往仅限于“不错”“很好”等几个词,缺乏精确的评价引导,让学生难以理解把握阅读的重点,同时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朗读教学应该要注意学生语调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语感和朗读的感情,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不是仅局限于几个简单的词语

评价。

2.朗读时长不够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虽然对朗读能力的认识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注重朗读的作用,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朗读虽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教学大纲并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语文教学时,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朗读部分暂时比较少,甚至经常会被其他课堂练习占据,朗读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朗读效果更不可能得到提高,这一情况必须改变。

3.朗读教学的内容单一

朗读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一样,都要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不同的内容,形成对于不同题材文章的朗读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视为一种基础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相一致,或者说是从基础知识出发,朗读教学只是掌握基础知识的一种工具。比如教师通常只在乎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保证学生能够熟记一些课文的重要部分,而对于其他部分的朗读学习,经常为了能够加快进度仅仅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一遍课文就匆匆结束,并没有让朗读足够的多元化。

三、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进步可以多加表扬,通过学生的荣誉感来主动进行朗读;教师还要增加课堂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合适教学手段让小学生爱上朗读,主动进行朗读。[2]

2.提高重视,增加时间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朗读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教师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课堂当中划分更多的时间开展朗读教学。为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教学改革后的全新理念,优化课堂过程。对于45分钟的课堂,至少要给学生5到10分钟的朗读练习时间,同时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开口读课文,并且鼓励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朗读课文,将感情融入语文课文当中。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并且给学生讲解在一些位置如此处理的原因。

3.尊重学生,增加朗读环节的趣味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和施教的对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部分,教师也要丰富该环节的课堂设计,增加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开展。在朗读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朗读表演法,朗读接力,朗读比赛等方式丰富朗读环节的课堂教学。以表演朗读法为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达特色,并在朗读过程加以表现。[3]

4.优化朗读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于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对于朗读评价的方式也要足够重视,才能够保证朗读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如果使用一些艺术上的评价,分析学生朗读中的表演方式,并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赏析,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鼓励,使他们投入到朗读的学习当中。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且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正视朗读教学,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依据新课改要求实地践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朗读环节留下充足的时间,豐富朗读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朗读评价上要委婉客观,既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客观指出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李彩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15.

[2]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

[3]曹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学周刊,2019(11):85.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