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助读系统,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
2019-10-21金献炳
金献炳
摘 要:助读系统是语文内容关键构成环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使用助读系统,采取单元指导、插图、课下训练等开展培育孩子们的基本阅读、写作能力、感知、理解能力。因此,作者以统编版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作例,探讨如何通过阅读辅助体系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写作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孩子们语文方面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写作能力
为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及能力,统编教材的助读系统通常采用提醒、标签与附录图表的方式,提出提醒与引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高年级阶段“篇的训练”的审美情感目的,推动孩子们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1]。此外,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助读系统主要是课后的练习,高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文与周记。通过课后助读系统中的“文笔精华”部分,能够提高学生们对句子的赏析水平,“语言积累”部分,则可以让学生提高写作储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依托助读系统,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实践经验。
一、结合助读系统的导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不足,对于几百字的作文通常存在惧怕心理,不知道该怎么写,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导致写作中存在凑字数,拖堂写作文等问题[2]。为此,语文老师首先需要提高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想要写”,对写的主题感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锻炼写作的能力。以执教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上《松鼠》为例,老师可以结合助读系统的导读,让学生思考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在哪里,并就此给学生们布置一个“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作。通过助读系统,能够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对喜欢的小动物的表达方法,通过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能够提高写作的兴趣,一举两得。以执教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上助读系统习作《变形记》为例,语文老师可以在课文《花之歌》授课的基础上,针对习作中提出的“你写要变成什么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小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这种略有荒诞但又贴合学生生活的题材,非常受学生们喜欢。在学生们热烈讨论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写作,大多数学生都兴趣盎然的写出了一篇充满童趣和感情色彩的作文。[1]
二、结合助读系统的资料袋,积累写作素材
统编版在第五册之后,助读系统中增加了资料袋的部分,在第七册后增加了阅读链接的部分。让学生能够中原本的课文基础上,提高课外拓展的学习。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限制在第一堂课里,老师还应注意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以便在开展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告诉学生们那些适合他们兴趣和能够接受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总量,让他们积累较多的写作材料,掌握各种写作技巧,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的读写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上第二单元的助读系统为例,其中提到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并在课文结束后,又举例了《桂花雨》《古诗词三首》,让学生们体悟不同的思乡情的文字表述方式,从而让学生积累直接、间接、借物、寄情于景等不同思想情感的表述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上第一单元的助读系统语文园地为例,其中提到了“讀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让学生们一方面可以根据助读系统提供的三段话,体悟排比句的特点,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助读系统的引导,重温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从中找出排比句,加深对排比句表述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印象,有效积累写作素材。[2]
三、结合助读系统的阅读提示,有效进行写作指导
以阅读促进写作,是指通过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3]。因此,在平时教育实践中,老师们需要善于给学生们设计一些具有品位写作内涵的阅读课,帮助学生们了解文章的意思,理解文章的目的和写作的特点,从而给学生们的写作提供思路,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以执教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下《长城赞》为例,老师可以借助阅读系统的提示,巧妙指导学生去品位课文中对长城赞美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字张力,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一篇文章是对长城悠久壮丽景色的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是对“黎庶百工”独创性与坚韧不拔的毅力的热烈赞颂。在孩子们深刻理解这些想法和感受后,老师要求孩子们根据这些感受写一篇阅读体会。孩子们从这些想法与感情入手,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在阅读后写出这些思想感情的文章。[3]
四、依托助读系统的课后练习,有效进行写作锻炼
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的都有课后练习的助读部分,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去深入思考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或者是比较精妙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段等。老师们可以以这些课后练习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深入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学会写作的思路。以执教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上《落花生》为例,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助读中“观察花生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们对花生进行仔细查看,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拓展分析,总结出花生具有的特征。最后再结合小练笔,让学生写一段自己身边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这样一种积累素材、思考中心思想、讨论、总结提炼再写作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结语
统编教材中的助读系统,真正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与原来的课本比较,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在平时教育中积极进行有效的写作和助读系统相互融合的练习,以提升孩子们语文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文忠.围绕三维目标,发挥小学语文助读系统效益[J].新课程,2019(4):90-90.
[2]刘福凤.依托探索规律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2018(9):21-21.
[3]马夕雯.新时期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案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