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模块化教学提升幼儿教师美术素养

2019-10-21谢燕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模块化教学

谢燕

摘 要: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质量,是办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关键所在。运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增强在实际教学中的能力,改变硬性教育模式,解放幼儿的艺术思维,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模块化 美术素养 教学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模块化教育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由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组合而成,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美术的学习是人个体的行为,即是人的整体情感、行为、态度等方面构成,具有人参与的性质。从个体的主动性来说,幼儿教师的任务是让幼儿自主进行学习。幼儿教师根据现状对幼儿教育做出改革,改变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使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不是固定有目的地教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传递的理念,要求教师对美术教育进行自我完善和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1]

1.间接引导教学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以临摹为主的教学形式大行其道,束缚了幼儿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作品成为“临摹版”,毫无“灵性”可言。这种教师直接灌输、重技能、轻感受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让幼儿养成了“惰性”,缺少自己的思考和變通。幼儿教师的美术教育任务不是让幼儿成为流水线上做出一样的产品的“工人”,关键在于引导其进行多元、生动的表现。例如:在大班“端午节划龙舟”这一主题绘画活动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及文化,并提供道具,让幼儿进行“划龙舟”的游戏体验,而后幼儿纸上大胆表现出划龙舟的场景,这种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呈现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面。

2.多元化教学

“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是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理念。贴近幼儿生活,展开情境教学、收集生活中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形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阶段往往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幼儿熟悉的美术活动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宽。例如,在中班手工《美丽的窗花》一课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 “剪窗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瑰宝的历史,欣赏各种各样的窗花,了解剪窗花的基本技法,丰富幼儿的经验,调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再让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剪窗花,最后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进行展示与评价。元化教学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提高了教学实效。 [2]

3.激励性教学

幼儿阶段是性格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教师给予幼儿鼓励,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幼儿创作的作品在成人眼中并不一定是“完美”的,教师应当珍视并呵护幼儿的童心稚趣。当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其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畏难情绪时,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当幼儿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快乐、自由的艺术活动空间,使其感受到关爱和肯定,以自信、 进取的态度去学习,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二、提升幼儿教师美术素养

1.提升美术教学设计能力

美术教学的课堂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美术教材的处理能力。通常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与体验”,大胆地“想象与创造”,全面提升幼儿的表现能力。例如,在中班手工:“折纸飞机”这一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示范纸飞机的折法,让幼儿了解飞机基本折法,并对重难点步骤进行强调,使幼儿掌握制作技能。幼儿作品完成后,组织“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的游戏,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给每位幼儿展示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2.提升美术教学组织能力

基于当下的教育背景,幼儿园应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培养与训练,转变教师的美术教育理念,要合理规划美术活动课堂模式,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提升美术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启用 “模块式”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例如: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来划分模块,激发幼儿的艺术灵感;根据幼儿兴趣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美术材料供其选择,增强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指导等,从而使教师在具备教师职业道德与健康人格的前提下,在教育情境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而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人品质,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与美术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美术态度与价值观。[3]

3.提升美术活动的评价能力

教师要遵循“指南”中传递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幼儿美术活动评价观,用心呵护幼儿的艺术天性。以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为核心,遵循“全面性”原则,对幼儿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形象的描绘、画面的布局、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评价的均衡性;要灵活运用教师点评、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等评价方式,把评价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当好“引领者”,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要“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其参与下一次活动的信心,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结语

幼儿教育的发展及美育要求对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应顺应幼教改革及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培养幼儿发现美、表达美的情怀,真正成为引导幼儿感受和发现美、表现和创造美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卜会宇.浅谈运用模块化教学提升幼师美术素养[J].名家名作,2018(6).

[2]上官新丽.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202-203.

[3]祝艳.浅谈中职幼师专业幼儿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v.17;No.191(04):78-80.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模块化教学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