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19-10-21戎杰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网络传播自媒体

摘  要: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在这样网络纵横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成为了使用自媒体的主力军。由于自媒体自身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正确理解和运用自媒体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探索自媒体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从意识、平台、规范途径建立应对策略是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5-0195-03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Media,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using the We-Media in this era of network.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We-Media itself,it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We-Media correctl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ne way is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We-Media o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stablish coping strategies from awareness,platform and normative approach.

Keywords:We-Medi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net communication;media

0  引  言

以博客、BBS论坛、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目前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日在北京发布了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占总网民的98.3%。由于无线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与电脑等媒介工具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自媒体传播自主性强的特点,其深受当今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使大学生网民数量陡增。又由于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多样性,互动的便捷性,其成为丰富大学生生活与补充知识上最有效的途径。但是,自媒体多中心的管理模式难以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和健康,这就容易引发大学生产生错误或不良认知,甚至可以抵消或者消解大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  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能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烈,缺点是耐心不足。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与简洁恰好符合大学生的特征,导致大学生对自媒体产生较大黏度,在日积月累的信息刺激下形成了新的认知。

1.1  自媒體能拓展教育领域,也容易导致价值偏轨

自媒体上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都可以自由传播,获取方便且限制少。自媒体的各种信息流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大学生视野,这对增强大学生理解社会,丰富人生阅历起着有益补充。但是,由于自媒体数量巨大,且多中心传播,难以在海量信息中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致使不良信息也获得了传播,这使得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和稳定期的高校大学生极易被迷惑或者信服。低俗和错误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长期受不良信息的包围,久而久之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偏离正确的价值观,靠近偏激的价值观。

1.2  自媒体能丰富教育手段,也容易导致大学生角色失调

自媒体打破了过去教师对教学信息单独占有的优势,既可以点对点传播也可以点对面进行信息传播。自媒体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载体较多,获取场所不受限制,还可以反复学习,拓展了教育手段。自媒体上多媒体的运用正契合大学生易于受感性影响的特征。但是,由于网络传播脱离现场环境,使得处于虚拟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受教育者、信息受众、讨论参与人等角色中不断切换,不同的角色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尽一致。大学生受基础知识、生活阅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因素限制,容易在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传统角色与当前角色中定位不准,在价值选择和道德立场中站位不正确,引发角色紧张,造成角色失调。

1.3  自媒体能增强教育互动,也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

自媒体是交互式传播媒介,信息发布者和受众可以进行讨论互动。相较于单向传输的传统课堂教学,自媒体可以双向交流,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对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深入理解。但是,自媒体便捷和便宜的传播成本,成为众多信息的集散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新潮和迎合年青人的思想常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再加上,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对传统和权威具有一定批判心理,大众化和一般性的解释难以完全满足其心理预期,容易导致不良价值观和错误观点占据一定空间。在大学生遭遇到不公平对待、心情低潮以及遇到挫折时,不良价值观或错误观点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发泄私愤、恶意攻击、捏造事实等失范行为行之于网络,影响到其他人甚至引发网络舆情。

2  运用自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自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极大扩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圈。但是,自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多中心化,不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规制和正确引导。

2.1  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形成运用自媒体的意识

媒介素养就是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具有成熟的知识结构,对信息有充分的辨别和运用能力,加之又有一定公信力,能够有效影响大学生对自媒体传播的内容的吸收。由于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未受过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对自媒体的认识程度和运用能力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媒介素养:首先,养成运用自媒体的习惯,在主要自媒体上注册账号,占领阵地,并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见闻与感想推送到自媒体平台,以身示范,通过自己的文字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其次,熟练掌握使用各种自媒体的方法,提高对自媒体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养成敏锐的自媒体信息意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认识和理解信息;再次,学会在自媒体上与学生互动,运用好虚拟空间便于平等对话的特性,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大学生的思考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重视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为教师学习自媒体和运用自媒体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媒介素養的提高。

2.2  整合校园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自媒体因其信息源广泛,处于开放体系之中,缺乏“把关人”,致使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在此情形下,占领舆论主场,抵消消极影响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式。利用自媒体交互式传播特性,通过控制大学生黏性较强的媒体,形成较强的舆论场,从而影响和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社团、班级、教师等开办的自媒体关注度较高,整合好以上自媒体平台,充实好内容,可以有效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整合学校、院系、学生社团、学生班级以及教师自媒体,显性宣传和隐形宣传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自媒体网络,建立互动渠道,传递、获取和反馈大学生关心的焦点,强化思想引领,将正确价值观渗透进去,掌握信息传播主动权。其次,注重自媒体二次开发和利用,形成虚实结合的教育体系,设置合理议程,及时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在线讨论与线下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力,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立场。再次,增强自媒体的吸引力,减少“高大全”的空洞宣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流行语言解读深刻理论,丰富表达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培育学生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筑牢抵御不良信息侵袭的防线

自媒体传播没有界限,各种信息裹挟其中,其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蛊惑,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和守法的意识非常必要。虽然针对网络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网络道德规范,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认识不足或者认识错位等问题,网络行为规范落实不到位的表现比较明显。划定界线,树立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也有助于其接受正面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自媒体自身在显著位置对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做出标识,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大学生守法使用自媒体。其次,学校强化使用自媒体的规范宣传,通过课堂、宣传栏、学生活动等方式进行制度化教育,形成正确使用自媒体的氛围。再次,学校主导的自媒体网络平台在互动时注意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

3  结  论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市场经济的大潮以及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大背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在这样网络纵横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成为了使用自媒体的主力军。由于自媒体自身存在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由于它的“无屏障性”和传播主体良莠不齐等特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利用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自媒体能较好地弥补大学第一课堂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的不足,及时引导学生增强对社会重点和热点问题的认知,只要运用的策略正确,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理论方面的探索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更好地让自媒体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而不断开创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魏天达.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J].北京教育(德育),2018(11):45-47.

[2] 李亚南.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J].学周刊,2018(34):182-183.

[3] 郝勇.基于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研究 [J].智库时代,2018(29):284+287.

[4] 胡中肖.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J].新西部,2018(17):127-128.

作者简介:戎杰(198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网络传播自媒体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