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原创扬琴作品《晋韵情思》的艺术特征

2019-10-21高佳一

黄河之声 2019年20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扬琴艺术性

高佳一

摘 要:《晋韵情思》是一首充满山西地方音乐风格的扬琴独奏作品,它在广泛吸收山西民歌以及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对于挖掘山西民间音乐、丰富扬琴演奏技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品《晋韵情思》的本体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法,阐述乐曲中运用的山西民歌元素、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情感表达。

关键词:山西民间音乐;扬琴;演奏技法;艺术性

山西自古以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有着底蕴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孕育了不计其数的地方曲调,但扬琴独奏作品中与山西音乐相关的曲目少之又少,大部分山西扬琴作品多以伴奏形式呈现,例如:二人台乐队中的扬琴伴奏、民歌的伴奏等。韩晓莉教授创作的扬琴独奏作品《晋韵情思》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山西扬琴独奏作品领域的空白,基于此空白,深入研究作品中采用的山西民歌元素、创新性的扬琴演奏技巧以及作品的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让演奏者深入地了解山西扬琴音乐文化,并且通过本文的研究让更多的作曲家了解扬琴本身的民族性特点,为日后的山西扬琴作品乃至山西地方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参考。

一、山西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作者簡介

此首乐曲是笔者的专业老师韩晓莉所创,她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目前就任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早在研究生期间就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从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数十载,对山西民间音乐颇有研究。通过多年跟随韩晓莉教授的学习,她多次跟我提及要在扬琴专业领域上推广山西地方音乐,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理解的山西文化。在她的原创作品《晋韵情思》、《童年三部曲》、《乡韵乡情》中都能感受到她对山西音乐文化独到的理解,深深热爱家乡的她,凭借一己之力推动山西扬琴音乐的发展,使笔者以及众多扬琴爱好者深感敬佩。

(二)山西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

地处黄河流域,东靠太行山的山西省,自古就有“华夏文明摇篮”的美誉,因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缘故,适宜人类居住,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最早起源地,孕育了三晋独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据考古学记载,远古时期的陶埙,土鼓等都在山西南部发现,到夏商时期的磬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等原始乐器的出土,足以证明山西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明清时山西民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如《银纽丝》、《绣荷包》等小曲传遍大街小巷、广为流传,随着经济的繁荣,民歌演变的形式越来越多,如戏曲、说唱、琴书等,逐步成为“音乐的海洋”,同时期,民间歌舞也形成山西独有的风格特点,如秧歌、花鼓、花灯、跑旱船等。在戏曲剧种方面,形成板腔变化体使得戏曲剧种更加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出现在山西境内的戏曲剧种已经超过52种,包括山西“四大梆子”、孝义碗碗腔和晋南眉户等。清代后期,吹打乐逐渐在山西流行起来,如阳高县《唢呐八大套》、忻州《大得胜》以及流传至今的晋北八大套和上党八音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音乐的发展方向主要跟从革命的发展,随着学堂乐歌的流行,一些宣传爱国思想振奋人心的革命歌曲得到普及,西洋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陆续进入山西,现代音乐应用广泛,随着中西音乐形式的丰富,使民歌、说唱、戏曲等方面有了新时代的特征,如左权民歌以及绛州锣鼓等地域音乐文化走出束缚,丰富了山西传统音乐的形式。

(三)《晋韵情思》所蕴含的山西民间元素

《晋韵情思》是一首充满山西音乐风格的扬琴独奏作品,它广泛吸收山西民族地方音乐的特点,借鉴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杨柳青》中的音乐元素,将威风锣鼓的节奏特点与扬琴快速齐竹的演奏技法相结合,营造高原地区淳朴热情的氛围,使整首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山西地方音乐色彩。

本乐曲的主题借鉴了左权民歌《杨柳青》和《交城山》中的音乐元素,深情的道出了塞上高原的深远辽阔。左权民歌为山西独有的传统歌曲类别,来源于山西晋中市左权县,音乐风格独树一帜,曲调清新婉转,意境悠长,左权民歌的歌词常用夸张、谐音、叠词以及方言虚词来增强感染力,唱腔颇有山西民歌亲切的韵味;曲调上多为七声徴调式,左权民歌的特点是即兴创作,“想甚唱甚,做甚唱甚”是左权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此曲快板的旋律取自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这是一首晋北忻州定襄县的情歌,运用传统调式调性,加配当地方言,节奏欢快情绪活泼,充分展现山西民歌“小圈小绕”的韵味,歌词中把自己爱慕的人比做威风凛凛的大红公鸡,描绘热烈的迎亲场面,展现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

在《晋韵情思》快板的演奏中,运用快速齐竹的演奏技巧,融入与众不同的打琴板演奏,模仿山西闻名遐迩的威风锣鼓的演奏特点,威风锣鼓源自山西临汾一带,因场面宏大表演人数达五百人以上、演奏者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得名。乐曲节拍多为2/4、4/4、3/4等单拍子或复拍子,通过击打扬琴琴板烘托气氛,使整个快段的演奏干脆果断,提高音乐的渲染力,将音符与鼓点相结合使视听效果别具一格。

二、概述作品艺术特征

(一)曲式结构特征

《晋韵情思》是一首带在现的单三部曲式,由ABA三个部分构成。

从属部分的引子为双乐句乐段,旋律材料为a,a1,小节数为3+3,调性为G大调,第一句终止与G大调六级,第二句依然在G大调并终止与T。因此该乐段为单一乐段,收拢性结构。引子开头为自由的乐曲速度,两个乐句力度均呈“枣核状”进行,波浪形的旋律并且随琶音环绕向上,给人以遥远而又古朴的高原印象。

A乐段为单二部曲式,由a,b两个段落构成,a段是主题段,为起承转合式的旋律,慢板的速度在G大调进行,旋律运用山西音乐元素,节奏舒缓流畅,节拍为2/4拍,旋律的开头呈示在中高音区,11-16小节出现旋律的高潮点。音乐剧动机短小精悍,由两个音构成,伴奏织体以单音为主,左右手互相穿插交替出现,是以四分音符为主的单位拍的律动,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b段在a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演奏,在旋律的动机音上加了许多重音记号,使音乐更加有活力。主奏旋律与a段较为相像,以慢速的表情记号更为舒展流畅的在G大调上陈述。

B段为快板乐段,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山西民俗风情,旋律依然在G大调上进行,开头7个小节密集的四十六音符的进行,使情绪逐渐高涨,力度上逐渐增强,旋律性逐渐增强,之后的22个小节为B乐段的高潮点,用两支细小的琴竹来模仿山西当地威风锣鼓的雄伟壮观的音乐色彩。两小节连接,旋律转为优美歌唱性的旋律,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与旋律的长音相互交叉呼应,和弦情绪也逐渐稳定,旋律呈波浪式进行,配合有规律出现的2个四十六小节的旋律,不断环绕,缠绵歌唱。

乐曲的华彩乐段出现在B乐段快板之后,为全曲的精华部分。

再现A1乐段为变化再现A乐段,前后呼应终止全曲。

(二)演奏技法特征

本首作品在继承传统扬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吸收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创新开发了多种新音色,多处进行个性化创新,使整首乐曲音响效果形象丰富,服从作品的情感需要。下面着重从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演奏技法轮音、左竹法、半音阶进行分析。

在《晋韵情思》的慢段主题的陈述中,主要运用长轮音的演奏方式。扬琴的演奏颗粒性强,较弓弦乐器相比“点”的效果较明显,流动的歌唱性较弱。“轮音”便是快速将“点”连成“线”形成均匀紧密的效果,结合强弱呼吸,使得旋律流畅自然。轮音在传统曲目中通常用在主题的陈述上。本首作品中,运用单声部轮音呈示主题,悠远轻盈的讲述黄土高原上的情诗。随着旋律的深入,加入双声部轮音,左手演奏旋律,叠加右手纯四度伴奏和声,增强音响效果。演奏技巧上既要协调“主声部”与“副声部”的配合关系,又要讲究层次分明线条清晰。主题呈示由简到繁,有远到进,一步一步将听众情绪推向高潮。

左竹法,是一种特殊的演奏技法,与传统右手演奏重拍不同,由左手演奏重拍旋律后,立刻与右手结合弹奏分解和弦,突出旋律音用分解和弦的形式推动音乐的进行,对演奏者左手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既要注意快速演奏中的音准,同时兼顾整体主题陈述中的线条。此首乐曲在主题陈述后,用左竹法的形式再次强调主题,加强听众对主题的印象,丰富音乐表现力,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

半音阶演奏是扬琴演奏技巧中技术难度较高的形式,难点在于对音位变化的把握以及双手均匀的击弦方式,常用在难度较高的乐曲中,如《海燕》、《林冲夜奔》、《川江韵》等。在《晋韵情思》的引子中,使用一个八度内的上下行半音阶技巧,描绘黃土高原丘陵山坡的地域特点,模仿上坡下坡以及轻风拂过扬起黄沙的意象,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使听众听觉上更加丰富、具有画面感。

三、情感表达特征

首先,此曲的引子多用扬琴半音阶的演奏形式,模仿现实场景上坡下坡以及风吹黄沙的真实动作;其次,利用齐竹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演奏大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在听觉效果上呈现明亮深远的艺术效果,像一位老者一步一步像你走来,开始讲述封存已久的故事,庄重的脚步与风扬黄沙形成鲜明对比,在全曲开头营造了的神秘悠久的感觉;最后,引子中加入两个划山口的独特演奏方式,刻画出如春风吹过丘陵的情节,新颖脱俗,丰富了视听效果。

引子的作用主要介绍了山西深处高原地带的地域特点,描述四处黄土覆盖,高低不平的山地高原,河谷纵横。仿佛从它的地域特点开始慢慢向我们讲述他特有的音乐文化,给人们留下遥远而又古朴的高原印象。

慢板有单声部旋律引入主题,多用小二度倚音表现出山西民族地方独有的韵味,起承转合的形式,第二句加入双生部旋律,丰富音响效果,推动情绪的高涨,进入主题的变化重复,加入左竹法的演奏技巧,增加旋律的律动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舒缓流畅的强调了主题,主要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山西人杰地灵、山河表里的赞叹,对家乡山水如画的真情流露,整个慢板充斥着“美”的感受。

此曲的快板主要是表现民俗生活的热闹欢快、多姿多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模仿威风锣鼓的节奏,以快速齐竹的演奏技巧,喜气洋洋,节奏鲜明丰富,旋律清晰乐思完整;第二部分,上声部不断重复强调主题,下声部伴有分解和弦,和第一部分产生强力对比,注重舒展性和延伸感,表达人们在欢快的节日里尽情的载歌载舞,释放活力。

整首乐曲在华彩部分达到最高潮,将整个灿烂辉煌的黄土文化在快速强力度的三连音与急速分解和弦中喷涌而出,将积淀的所有情感一时间呐喊出来,就如山西浩如烟海的灿烂文明,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子民,感慨山西壮若星河的音乐文化,历经千年的古朴沧桑,在华彩部分光芒四射,也将人们积攒已久的情感宣泄出来。

乐曲在尾声收回跌宕起伏的情感,朦胧含蓄的回忆起最初的主题,悠扬清远,回味着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故乡情,尾声简洁明了,反复的主题就如心头荡漾的情绪,反反复复,回味无穷,加入半音阶形式,与全曲开头遥相呼应,渐行渐远。

四、结语

通过不断学习、演奏这首乐曲,使我被山西民族音乐文化深深吸引,我查阅了许多与山西民间音乐有关的书籍,也欣赏了很多山西地方民歌的视频和音频,让我为自己是一名山西人而骄傲自豪,在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扬琴独奏作品《晋韵情思》改编成扬琴四重奏作品,加入高音扬琴、低音扬琴,分成多个声部,更加完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我们将它排练成成熟的重奏作品,多次在中学、大学校园演出,并参加了全国扬琴重奏比赛以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山西省器乐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随后申报了《具有山西音乐风格的重奏作品集》的课题研究。在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山西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创作排练出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扬琴独奏、重奏曲目,为家乡的音乐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晓莉.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探究[J].音乐创作,2013,03.

[2] 韩晓莉.论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J].乐器,2010,12.

[3] 韩晓莉.晋韵情思[J].音乐创作,2015,06.

[4] 韩晓莉.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5] 薛首中.山西音乐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6] 韩晓莉.论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J].乐器,2010,12.

[7] 韩晓莉.高等师范院校扬琴教学刍议[J].乐器,2007,06.

[8] 刘寒力.扬琴竹法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01.

[9] 刘圣西.当代中国扬琴作品演奏技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 龙昱冰.论扬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1.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扬琴艺术性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