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印象主义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声乐特性研究
2019-10-21王孝忠
王孝忠
摘 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法国作曲家之一,德彪西在声乐领域建树颇丰。他一生共创作了50多首法国艺术歌曲(正式公开发表)。但在歌剧作品方面,德彪西一生仅创作完成了一部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正是这唯一的歌剧让德彪西成为了20世纪初“印象主义”歌剧的鼻祖,对20世纪的法国歌剧乃至欧洲歌剧都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声乐特性,来探索20世纪初期法国印象主义歌剧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éas et Mélisande)》;声乐特性
法国歌剧在欧洲歌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意大利歌剧的产生晚了70多年。1673年,法籍意大利作曲家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创作的《卡德摩斯与赫耳弥俄涅(Cadmus et Hermione)》是法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悲剧(Tragédie lyrique)。法国抒情悲剧在17-18世纪达到顶峰,以吕利、拉莫、格鲁克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为标志。18世纪中期,法国开始盛行喜歌剧(Opéra-Comique),用“对白”代替宣叙调。1752年,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者(Le Devin du Village)》首演于路易十五的宫廷,由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创作。19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了与喜歌剧对立的大歌剧(Grand Opéra),经典代表作阿莱维(Jacques-Francois Halevy)的《犹太女(La Juive)》。整个19世纪法国成为了欧洲繁荣的歌剧中心:古诺(Charles Gounod)的《浮士德(Faust)》、托马斯(Ambroise Thomas)的《哈姆雷特(Hamlet)》、比才(Georges Bizet)的《卡门(Carmen)》、马斯涅(Jules Massenet)的《维特(Werther)》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
1902年4月30日,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在法国巴黎喜歌剧院世界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当时的法国正是“大歌剧”统率舞台的时候,人们都追捧着瓦格纳等作曲家的作品,德彪西标新立异,创作出了一种新的歌剧流派——印象主义歌剧。这部歌剧影响了20世纪前15年,波及了几乎全世界,成为了20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一部法国歌剧。一百多年后,由我国著名戏剧导演易立明发起,由上海大剧院与北京新蝉戏剧中心联合制作,并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于2016年9月8日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成功完成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中国首演。
一、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简介
根据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话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德彪西耗时十年(1893-1902)创作和修改了这部五幕十五场、约3小时的歌剧作品。德彪西称之为“抒情戏剧(Drame lyrique)”。评论界对这部歌剧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十分令人惊奇的精妙作品”[1],“写出了美丽得令人吃惊的半朗诵调的音乐”[2]。
歌剧讲述了中世纪封建时代的阿莱蒙特王国(虚构),戈洛(Golaud)王子在树林里面救了一位迷路的女子梅丽桑德(Mélisande),在两人结婚之后,王子把她带到了他祖父阿凯尔(Arkel)国王的城堡中。在认识了戈洛王子同父异母的弟弟佩利亚斯(Pelléas)之后,梅丽桑德逐渐对佩利亚斯产生了情愫。戈洛对此心生嫉妒并尝尽一切方法试图找到他们两关系的“真相”,甚至逼迫他自己的孩子伊尼奥尔(Yniold)来监视他们。佩利亚斯在决定离开城堡前约梅丽桑德见了最后一面,两人坦承了对彼此的爱慕。此时在暗处偷听的戈洛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冲出来将佩利亚斯杀死。梅丽桑德在此后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便也去世了,临死前戈洛始终还在祈求梅丽桑德告诉他所谓的“真相”。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恋悲剧故事。
二、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声乐特性
(一)极少地运用烘托气氛的合唱以及多重动作同时进展的重唱。这与以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莫扎特、威尔第等作曲家的歌剧中,歌剧重唱与合唱都已经发展到了很成熟的地步。在歌剧声乐作品中,重唱、合唱是仅次于咏叹调的重要聲乐演唱形式。长达3小时左右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仅出现一次幕后合唱片段(约1分钟)和一个二重唱片段(约2分钟)。所以全剧基本上以独唱和对唱的形式完成的。
第一幕第三场佩利亚斯出场初见梅丽桑德时,在海边看到远处有一艘船出航去了,此时出现了全剧唯一一小段合唱由女低、男高和男低三个声部构成,由合唱团站在幕后完成的。合唱片段前后总计仅仅12小节,合唱部分的歌词仅仅是模仿水手升起船帆时的语气词“Hoé”。
第四幕第四场佩利亚斯见梅丽桑德最后一面,当他们发现戈洛正在暗处偷听他们,佩利亚斯让梅丽桑德先离开,他来拦住戈洛。但梅丽桑德却说倒不如被他杀死。最后两人疯狂亲吻的时候出现了全剧唯一的并不复杂的“二重唱”片段。
(二)摒弃了传统意义上朗诵型的宣叙调、炫技型的咏叹调,并且音乐和歌词都没有反复的现象。所以这部歌剧听不到界限分明的声乐段落,更多的是“咏唱式(同音反复)”、“对话式(对唱形式)”的咏叹调。
1.声乐部分在旋律方面的特点:咏唱式(同音反复)的运用。对于习惯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欣赏者而言,第一次欣赏这部歌剧会有点“听不下去”,听完整部歌剧你也记不住一段清晰的旋律片段。因为全剧没有特征性的歌唱旋律。全剧的声乐部分基本上都是咏唱式(同音反复),旋律线条几乎已经回归到了歌剧起源时的简单自由的咏唱方式。但是这种“低音吟唱”写作手法也充分地挖掘了人声抑扬顿挫的声音特性,当歌唱旋律“极其简单”的情况下,如何唱出优美的声乐线条,如何继续让歌声从舞台穿过乐池传到歌剧院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这对20世纪的歌剧演唱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咬字吐字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