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9-10-21许涛

黄河之声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建设文化

许涛

摘 要: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星辰,它有着迷人的魅力和光辉灿烂的历史,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如何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吸收其精华、灵感,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音乐文化的本源,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音乐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音乐文化实践性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建设

音乐作为文化是大家为之公认的事实,但并不是所有人对音乐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甚至有人只把其当做娱耳悦目的对象。简单绝对地认为音乐艺术对人的提高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种情况反映了音乐艺术还没有真正地被大众所理解,要想真正地唤起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可,必需先要解决音乐艺术对人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及意义的问题。

一、音乐文化的本源

人类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认为物质是:“举凡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认为精神文化是“与物质文化相配的,包括着道德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价值体系,包括着社会组织的方式,这些总称作精神方面的文化。”[1]这说明物质文化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具象,是人类社会引以为豪的物质累积。而作為精神文化就包括在同物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言、艺术、风俗等活动。建筑有建筑的文化,语言有语言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同样也有不同的音乐文化。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邪许”虽可能还只是一种呼号,[2]但从中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音乐文化就有表现沟通、交流的意思。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进一步发展了音乐文化,将音乐文化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与宫廷音乐。当代随着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出现了流行音乐、摇滚乐、交响乐等音乐文化形式。这些音乐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伴随人类整体文化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不论这些音乐文化的价值大小都不能否认它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

二、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对语言、数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极为重视,人们认为这些学科能够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价值,而作为音乐艺术领域的学科则被认为是以技术技巧控制层面的技能训练,这种学科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作为音乐学科除了要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学习。德国音乐教育的重心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理解,[3]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也在1992年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大会发言中提出“将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点。[4]

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域的民风民俗就必须要了解该地域的音乐文化,这是因为音乐文化是民风民俗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东北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是以直接、风趣、幽默、活泼的情感表现方式为主,那么无论是在文学作品、生活习惯还是娱乐休闲中都有这些特征的反映。音乐风格也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像活泼逗趣的二人转,热烈生活化的东北民歌等。各地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风格色彩的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文化应该从文化的整体性上来理解,不能将其孤立片面地认识。

三、音乐文化建立的系统性

学习音乐也应该像我们从小学习语文中的遣词造句一样,也应该由浅入深进行系统科学的学习。在儿童阶段学习音乐应主要培养其对音乐音准、节奏、感性思维的学习,这一阶段不宜进行戏剧性、哲理性较强的音乐作品。艰深难懂的音乐作品会使儿童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像我们不可能要求儿童阶段就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一样。这一方面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儿童创作了一批情感丰富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家不妨可以借鉴一下。

真正进入高校学习音乐的同学应该在中外音乐作品的风格、创作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这里我突出强调学习中国音乐作品,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主要还是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框架进行的中国式构建,学生学习西方音乐的过程中只接触了少量的中国民族音乐,这种以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为主我国民族音乐为辅的音乐教育理念会对高校学生形成一种误导,认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不如西方的音乐文化先进,从而降低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音乐文化创作的繁荣,音乐人才队伍的不断加强,我们的教学理念也要有所转变。那么如何才能从这一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我认为只有扎根中国传统音乐的土壤才能从根本将这一局面扭转过来。怎样具体进行呢?

首先,要在高校加强中国民族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在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师资引进、培养上进行资金投入加强这一方面的师资力量,支持教师多种渠道的进修和学习。从学科建设上向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方面加强,鼓励教师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项目申报,多举办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学术报告,提升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高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一定比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要在中国民族音乐形态、风格上进行重点分析,在民族音乐语言结构、音色处理、情感表达上进行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把握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同时,高校也应进行地方音乐进校园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内涵,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经典作品的鉴赏,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这方面陕西理工大学进行了“汉调桄桄”、“陕南民歌”进校园活动,西北工业大学同陕西省京剧院合作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陕西师范大学邀请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中国民歌知多少“陕西民歌”专场音乐会,西安音乐学院举办“天籁缭绕——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序言》”学术讲座,中国音乐学院邀请陕南歌王刘光朗青年民歌手彭光琴举办了一场题为《源自生活中的镇巴民歌》的音乐专题讲座等等都是学习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好办法。

四、音乐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高校传统音乐的建设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作品的编创和舞台实践演出,同时教师对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艺术指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很多学生就是通过中国民族音乐舞台实践的锻炼成长为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自2011年以来,举办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台实践汇报演出活动,参加学校大型演出活动12次。

从实践活动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舞台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参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和分析:

1.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拓宽了学生音乐创作的生活和艺术视野。如:91%的学生认为此活动拓宽了音乐生活视野,54%的学生认为丰富了音乐创作思路,60%的学生认为增加了音乐人文素养。

2.通过中国民族音乐课堂示范教学,为培养具有中国民族音乐底蕴的音乐人才奠定了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表演基础。如:70%的学生认为此课堂实践教学加深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

3.通过学生编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主性,实践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92%的学生认为编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2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6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组织策划能力。

4.通过舞台表演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体验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其创作欲望,树立自信心,锻炼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如:70%的学生认为舞台表演增加了相关艺术知识面,77%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艺术体验创新感,44%的学生认为增强了音乐学习自信心,58%的学生认为加强了不同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

簡言之,上述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还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理念下进行的研究。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加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传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和意识,为进一步普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2]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

[3] 金经言.德国音乐教育中的若干新动向[J].中国音乐,1996,02.

[4] 内特尔.音乐民族学与世界音乐的教学(管建华译)[J].中国音乐, 1995.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2018年党建研究校级项目《我校党建歌曲创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涛(1977-),男,辽宁营口人,研究生学历,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作曲。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