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
2019-10-21易军
易军
摘要:从某些层面上来看,园林设计水平能够将一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地呈现出来,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很好的体现。近些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使城市范围之内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海绵城市理念未应用之前,城市内涝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将其应用于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及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关键词: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应用领域;现状分析
自我国许多城市面临各种各样的水患危机以来,国家就重点关注这一问题,并想办法进行解决。二零一二年四月,国家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理念,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点强调海绵城市。国家着力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将城市中的水资源像海绵似的,通过环境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来的影响进行“弹性”利用。城市要想提高排水系统的作用就需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自然排水的力量、建设中自然存水、自然地渗透来净化的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对于海景城市而言,其内涵是以景观作为载体的水生态的基本设施建设,在假设过程中,通过景观中的园林植物的种植,建造出别具一格的园林植物景观,达到使人耳目一新效果,从而形成具有特点的景观生态体系,更好的维护了城市中水的问题。
(二)海绵城市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其基本措施是水位为中心的。可以看到,海绵城市不同于其他的基础建设,它是一个生命体,在运行过程中,它不是只有单一的功能,或者单一的目标。通常来说,它是可以综合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它能够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比如洪涝、水源问题、地下水回补等等。
二、海绵城市的现状、理念及优势
(一)海绵城市的现状
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问题,要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利用自然和人工的方式,将海绵城市理念合理应用于其中,进行有效结合。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在应用过程中,在保证城市中的排水防涝没有影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部分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工作,通过利用雨水资源,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园林设计服务中,其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整个大地上生物中,可以说,它已经起到了多个生态互相作用,形成了人类和生物的互相作用与互相影响。
(二)海绵城市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国家和人民普遍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和谐相处,才能站稳脚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中,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变得极其重要。海绵城市理论作为我国治理水患的全新篇章,能将暴雨时期的洪水如海绵般全部吸收起来,保证城市在降水量超标的情况下不出现城市内涝,在暴雨结束后还能达到补充城市绿色设施水源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减少城区的洪涝灾害和城郊地区发生山体滑坡的风险,从而达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
(三)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
海绵城市理念不单单是城市防洪设计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它也是现代城市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能够被得到广泛应用,并不单是为了解决内涝问题,其自身的优势很多,它能够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都市中点缀一抹大自然的色,同时,还能够还为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提供了设计场地。
三、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
(一)构建生态环境,绿地连接重组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中,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水基础生态和景观生态的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城市中的水源和绿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植被而言,它可以改善城市中的结构,调节气候,同时,也对保护物种多样性是有重要作用的。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生态建设,比如澳大利亚城市的外围,用斑块进行组合,打造空气过滤区。
(二)净化水的质量,修复生物栖息地
作为海绵城市中是最重要的部分,水生态基地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它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处理,避免污水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海绵城市理念还未应用之前,传统的污水处理只是单一的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复杂的污水,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处理效果,一些污染严重的水,稍加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通过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来处理污水,利用植物进行净化,比如湿地,能够达到气候调节和生物的保护的作用。
(三)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达到防洪防涝
除了能更好的净化水质之外,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湿地还是更好的储水基地。在传统蓄水方式中,只能对水进行简单的储蓄,并不能将其进行循环利用(大部分直接排入湖中)。传统的蓄水方式,其储水能力低,地表径流稍微增大就形成了洪涝灾害。但是,利用植物景观,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解决了超标准的径流系统,最终,能够使城市中的雨水罐渠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控制水流的目的,避免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四)选用可渗透地面
可渗透地面和普通地面不同,它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的材料所铺设的地面。在降水量大的情况下,雨水可透过此类地面往下层渗透,能够解决地面积水问题。这种地面一般用在人流量大的广场、公园一级道路中,在选用材料时,通常采用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材料,有的也会选择青砖铺地和透水洗米石等材料。另外,在二、三级公园道路中,一般可采用面包砖、碎石、嵌草汀步路等材料。除此之外,在设置路面时,可通过设置一定的路面坡度,来达到排水功能,一般坡向道路两侧,比如植物护坡等,不至于使地面积水。
(五)植物的净化空气,以达到降尘降噪
利用植物力净化空气,最终达到降尘降噪的目的。绿叶总叶面积的多少就是绿量的多少,绿量就决定了植物生态作用的大小。所以,通过增加绿叶面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生态系统越来越完善。但是,由于植物不同的生长状态和不同的代谢功能(代谢阶段也不同),就会产生对于污染不同的吸收量。比如月季、广玉兰、石竹木槿等等吸收二氧化硫;紫薇、桂花、樟树等等吸收氯化物。除此之外,一些带有绒毛或者粘液的植物也具有凈化作用,它们可以阻隔或者粘附,也进行声波的吸附,能够有效的减少交通带来的杂音,最终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园林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其中其作用是非常明显且重要的。我国在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问题,要想将其利用的更好,则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并不单单是单一的建筑,它是一个综合体,通过海绵城市运用多种学科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的投入,最终,能够达到修复城市的生态的目的,能够改善城市中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
参考文献:
[1]王倩.市政园林设计工作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98.
[2]陈正厂,袁建凡.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1):13-23.
[3]王玮,王浩,田晓冬,李卫正,孔祥炎.基于海绵校园背景下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06):65-69.
[4]李利胜.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0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