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与探讨

2019-10-21艾尔肯江·阿布都克热木吐尔逊江·白克力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知晓率流动人口感染者

艾尔肯江·阿布都克热木 吐尔逊江·白克力

【摘  要】通过对我国流动人口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因素现状的分析,提出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建议,为降低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感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66-02

1 引言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主要是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使人体失去免疫功能。据此,人們会更加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发生恶性肿瘤等,而且该病的病死率较高。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在这个阶段没有任何症状发生,与健康人群无异。该病在青年阶段发病较多,传播方式主要是与患病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乳液等直接接触传播。

2流动人口的人口特征与定义

流动人口在我国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的县、市、直辖区,以生活或工作为目的,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但目前尚无明确、准确和统一的定义。就我国而言,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到2016年,我国共有流动人口2.45亿,其中85.6%左右的都是农村人口。流动人口中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初中文化程度的有一半以上,而且多数年龄偏大,以农民工为主,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建筑业以男性为主,服务业以女性为主。流动人口的收入一般用来贴补老家的家用,夫妻一起外出的较少,一般外出的都是家庭的男劳力。流动人口多居住在用人单位的集体宿舍或自己租房,招收夫妻工且为夫妻工提供住房的单位很少,而且用人单位没有托儿所,这造成了大批量夫妻分居、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出现,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高危因素的现状

3.1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欠缺  流动人口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希望前往经济发达地区赚取更多的钱,因此流动人口多数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据调查,流动人口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比例在2/3左右,其中传播途径类知识的知晓率更高一些。还有的研究调查说明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5.9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9.80%。这些不同可能是基于样本抽取的地区和时间断面的不同。因此可以说,由于我国长期的艾滋病宣传力度,使我国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但流动人口中仍有一部分不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存在误解,因此出现歧视和恐惧艾滋病的现象。对于这方面来说,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来源地等都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

3.2流动人口高危行为与艾滋病的关系  流动人口存在的高危行为主要是各种性行为,包括临时性、双(多)性、商业性性行为等。因为流动人口群体基数较大,流动性高,这会使得携带者对流入地、流出地、流经地包括坐过的交通工具等,都产生影响。而且在流动人口中,观念相对开放,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较弱,价值观存在一定扭曲,因此发生性行为的比重较大,这给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形成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3流动人口流动动态与艾滋病的关系  通过长时间对艾滋病动态监测的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占据艾滋病感染总数的70%左右,在某些地区或某个时间段可能还会更高一些。这说明流动人口的流动动态是造成艾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这并不是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强、流经地点多,而是因为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流动人口出现的高危性行为十分频繁,这是艾滋病传播的决定因素。以非洲为例,流动人口的出现和性混乱时引起非洲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地艾滋病的发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从高发区向低发区扩散的基础。再加上有的人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因害怕被歧视而不敢暴露出来,也不敢再原住地停留,这也是引发艾滋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的因素。

4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建议

4.1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研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危险因素较多,包括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艾滋病危险性行为较多,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存在(吸毒、同性性行为等),人群的性病感染率以及缺乏性病预防知识等,而流动人口的流动性提高了这些因素对艾滋病的发生的影响,是艾滋病的发生情况更加复杂。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危险因素的地区性特点,在不同地区分布的特点,在不同地区流动的规律,以及流动人口作为桥梁传播艾滋病的模式等,经过这些研究可以针对性的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降低艾滋病的发生。另外,还要对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易感因素进行研究,理解不同职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服务的不同需求。

4.2加强流动人口感染者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可以联合疾病防控中心等部门,在不同地区之间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动态监管体制,加强对流动人口感染者的身体状况监管,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就诊卡,伴随流动人口感染者终身,使其在任何流动地方都可以享有后续治疗服务。另外还要与政府部门和卫生部门合作,保障流动人口感染者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还要督促流动人口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艾滋病的潜在病情,及早治疗。另外,可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格打击涉毒涉黄的人口和行业,在艾滋病高危地区加强对人体健康的检查等。

4.3加强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对于流动人口艾滋病的危险因素,政府和卫生部门需要加强相关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向普通民众普及艾滋病知识,包括病因病机、传播途径、治疗手段、预防措施等,尤其点名危险性行为对艾滋病传播的促进作用,提高民众尤其是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另外还要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营造尊重流动人群的和谐社会氛围,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通过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和艾滋病防治策略,保证流动人口享有和当地群众平等的待遇,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抵抗力。

5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并且有随着城镇化发展而增加的趋势。艾滋病感染者在我国的出现也在持续增长,而且很多地区是以流动人口为主。因此,政府和卫生部门需要关注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传播中起到的作用,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流动人口的感染可能,从而减少艾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国峰.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5,27(4):88-91.

[2]赵凤霞,王晓春.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330-333.

猜你喜欢

知晓率流动人口感染者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分析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