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9-10-21林春光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的分析,系统的对装配式建筑展开研究,找到目前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生产成本高、预制率低等发展瓶颈。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快建筑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结构;建筑产业;经济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建设现场生产制作的模式,一方面装配式建筑能够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极大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节约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防火功能,建筑质量过硬,建设周期短的优势。因此,实行装配式建筑是保证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节约人工、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举措。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发展状况
1、欧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欧洲作为实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最早人们使用木架组装房屋,这是装配式建筑最早的雏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洲进一步探索建筑工业化的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预制建筑施工经验,很多学校、办公楼、体育场、住宅楼等建筑都使用了装配式建筑模式。
二战后的德国房屋建筑受到的极大的破坏,政府为了快速解决住房问题,使住宅建筑能够大规模、产业化的重建。德国今天的住宅产业化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做到建筑经济性、功能性、环保性的统一,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在工厂制作完成,从而缩短了建设周期。西班牙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同样非常成熟,从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城市也能够看出,很多已有年岁的装配式建筑仍然保存的相当完整。
2、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日本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探索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比如考虑建筑整体的抗震性。目前,日本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完善,以装配式住宅为主的工业化建筑模式已经形成,并且实践证明,在几次大地震中,装配式建筑都能够发挥良好的抗震能力。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装配式建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研究,但是这种建筑模式却没有在我国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管理和生产体系不够成熟,在加上建筑施工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唐山大地震,很多装配式建筑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给大众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因此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直到8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达到了繁盛时期,预制板、预制梁等构件也开始在建筑中使用,应用普及度甚至高达70%以上。到了90年代,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生产体系也不断成熟,装配式建筑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虽然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并向前发展,但是每个城市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规范标准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政策不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此外,不同的城市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审批、验收等环节中,未能统一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是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设计、部品构件生产、工程施工以及物业运营。目前,我国构件厂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进入集约发展阶段,再加上一些建筑工程单位、设计单位尚不足以支持整个产业链。所以,这种情况很难满足我国现阶段建筑发展的需求,仅有部分建筑商具备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管理能力来开发装配式建筑。
(三)一次性投资高、成本大
装配式建筑虽可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工投入,但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投资大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中,标准化、专业化与生产规模不满足要求,特别是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构件部品个性化强(构件厂按项目要求进行被动生产),项目管理模式未能有效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制约,构件部品物流成本、安装成本高,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成本较高。例如,物流成本中,因地域发展及产业布局原因,部分地区项目(如北京、深圳等)易出现项目与构件厂的距离,超过200公里以上,进而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过程成本。预制构件需要提前在工厂进行生产,但是目前我国在预制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加上预制构件的生产需要相关的模具,后期还需要对构件进行养护,因此建筑商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成熟的管理水平以及良好的技术水平,他们很难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
三、发展对策研究
(一)政策方面
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顶层设计,并从技术研发、财政补贴、金融支持、行政审批等方面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与市场结合实现协同作战。此外,随着装配式建筑各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政府需要加大对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装配式的监管和引导。另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行业相关政策,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而让建筑商、地产集团从被动变化为主动,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建设。
(二)提高专业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工业化的专业水平,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及构件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公司等全产业链相关单位均应加强装配式建筑管理及技术人才储备,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是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相关科研院校及行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大科研课题研究,不断创新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管理模式,提升整体行业水平。
(三)经济成本方面
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一般来说,经济成本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但若通过提升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提高构件生产的专业化及规模化程度、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含户型及构件标准设计等)等方面,将会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经济成本,同时,随着未来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效应的增大,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甚至低于传统现浇。此外,也可探索采用在项目施工现场监理预制构件流动加工生产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预制构件的物流成本。
四、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装配式建筑应用前景广阔,其不仅具有工程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高,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装配式建筑的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也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都采用了这种建筑模式,从而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降低人工体力劳动。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水平待提升、标准化程度不高、成本大、投资高等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面对这些挑战,从业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中,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注意公共安全因素,防止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才更有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毛晓松.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建筑与工程, 2012.
[2]高一然.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问题[J].城市建 筑,2012.
[3]胡洋.浅谈装配式建筑在我國的发展[J].装饰装修天地, 2016.
[4]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 2010,12.
[5]崔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 学,2015.
作者简介:林春光,出生年月:1987年3月,职位:工程师,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