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园本课程实施与运用的研究

2019-10-21皮颖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园

皮颖

摘 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需要注重“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等进行教学展开。园本课程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课程。每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该幼儿园综合教育能力的体现,显现出该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主题教学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幼儿园教学中将主题教学设计为园本课程,不仅丰富了幼兒园学校的园本课程教学方式,而且促进了素质化教育理念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教育活动 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积极进行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题教育是指以某一主题为线索,通过对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主题教学是一种方式灵活、手段丰富的教育方式。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时尊重孩子好奇的性格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想象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园教学中将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园本课程进行开发,不仅可以体现幼儿园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还可以更好地展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独特性。本文就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园本课程实施与运用进行讨论。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园本课程的设计

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活动展开前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设计。教育者将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完成。[1]

1.设计主题网络

每个主题活动的展开都呈现出网络形式。主题教育网络层次很重要,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网络设计。一般情况下主题网络层次越多,则主题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的距离也就越远,则需要利用更多的教学材料、展开更多的教学活动去促进学生深化理解主题核心目标,反之。因此,教师在展开主题教育活动前需要对主题网络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确保主题活动的展开效率。

2.确定教育主题及主题核心内容

主题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知识领域内容、社会生活实践、文学作文、新闻事件等。幼儿园主题来源丰富,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应该要融入素质教育理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对学生全面素养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展开。主题核心内容是整个主题教育活动展开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主题核心内容需要概括整个主题活动的全面内容,包括主题知识,主题思想、主题精神等。

3.设计具体的主题活动

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融入“学生主人”的教育理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出多样性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每个主题活动的设计都围绕主题核心内容而展开。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主题活动展开可以带来的教学效益,确保主题活动展开能促进学生对主题核心内容进行深刻认识。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园本课程实施与运用

1.确保主题方案班本化

主题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展开。每个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皆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学生差异化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题方案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班本化,既要体现其班级活动的独特性,又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主题内容班本化。主题内容班本化是主题活动方案班本化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主题活动的展开要求、展开意义等;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本身的能力及可以获取的教学资料;最后教师充分对主题活动、学生情况、教学材料等进行考虑,制定主题内容,确保主题内容适应班集体,并能够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得到体现。二是主题活动形式班本化。教师在组织活动设计时应该体现适应性、均衡性、发展性原则,确保主题活动能够在班集体中有效地进行。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各种教学材料,运用集体、小组、个人等多种活动方式,以此来进行主题活动形式设计,保证主题活动形式班本化。三是主题教学资源班本化。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师资形成多样、内容丰富,既可以是教材、教师、基础设施等校内资源,也可以是自然资源,家长资源,信息技术等课外资源。教师在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本班可以获取的教学资源情况,促使主题教学资源班本化。例如,教师在展开“有信的世界”主题活动时,可以根据每个班级的资源情况进行活动设计。中A班学生擅于利用网络资源,则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QQ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交流;中B班学生有家长在邮寄工作,则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们去参观邮寄寄送信件的具体方式。

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资源等进行考虑,确保主题内容、主题活动形式、主题活动资源班本化,使得主题教育活动班本化。主题教育活动班本化是园本化的基础。

2.采用“逐级响应模式”,确保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主题活动的展开需要专业化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管理,因此,为了保证主题活动的效益,学校在组织主题活动时,需要建立一种逐级响应模式。第一级是教师响应。教师响应是指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难度较小的主题问题。第二级是年级组响应。年级组通过定期讨论,从教师处了解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改进,以此来解决相关问题。第三级是课程小组讨论。课程小组通过活动监控的方式对难度较大的主题活动或是新型主题活动的展开严密监控,及时为教师提供帮助,以此来确保主题活动的有效进行。

结语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幼儿园展开主题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在实践学习知识,同时将知识回归于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主要形式,各个幼儿园通过设计和实施独特的主题教育活动来丰富园本课程。教师在展开园本化的主题活动过程中,首先应该确保主题活动班本化,主题活动班本化是园本化的基础,其次应该保证主题活动逐渐响应,以此来确保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倪晓寅,吴兴莉.幼儿园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