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取“公开”水,浇开“常态”花

2019-10-21张全和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常态课公开公开课

张全和

摘 要:本论文描述了笔者对公开课的认识,从公开课的产生、公开课的“含金量”、公开课的学生、公开课的实用性四个方面展开。通过认识公开课从而思考公开课与常态课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如何借助公开课,学习公开课,提升常态课的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公开课 常态课 汲取

上公开课、听公开课,已成为目前教师们学习他人、提高自身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开课上,执教者精妙的教学设计令人叹服;孩子们闪动着智慧火花的发言令人欣喜。听完一堂课,就像吃了一顿丰盛的宴席,感觉很满足,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好像自己也能上一堂这样的课了。可教研员说我们是“听课时冲动,听完后一动不动”。是呀,是因为我们懒,还是因为我们太笨?静心细思就会发现公开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常规课堂之间隔着一条河,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1]

一、从公开课的产生来看

公开课是“打造”出来的。就大多数教师来说,每日的常规教学工作总还是忙碌的。若能抽出些时间,深入地钻教材,广泛地收集资料,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那就多少有些难能可贵了吧。可就是照这样去上课,又能上出公开课的效果来吗?学生就一定如同你的预设,不会碰一些“钉子”,遭遇一些“冷场”了?[2]

公开课当然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一遍又一遍的“试上”,听课教师提建议,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大到一个教学环节,小到一个提问、一句表扬的话,都经过反复的讨论。最后,这一节课与执教者最初的设计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以致有人说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执教者就成了集体智慧的展示者。

二、从公开课的“含金量”来看

平时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设计的,着力点在本课的教学重点上,容量适当。而公开课,为了展示教师的高水平,为了追求完美,大容量、快节奏、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一节课中,需要学生记、说、写、诵、思的很多,有时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学过了书本学课外,知晓了历史还要知晓现在,了解了中国还要了解外国。想让学生“一顿吃个胖子”,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呢?

三、从公开课的学生来看

我们的常规教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关注整体,甚至是“掉队的小鬼”,常常磕磕碰碰,走走停停,总不那么顺畅。公开课就不同了,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回答流畅清晰,迸发出一颗颗火花,顺着教师的预设一步一步迈向终点,到达很深的层次。

同样的学生,为何如此大的差异呢?听得多了也看出些端倪来:所谓的“师生对话”让课堂呈现出最美丽的光环,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发言的总是那几个,而发言正中教师下怀,使得孩子“们”一步步走向终点的,往往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了。听课时笔者总在想:如果这个班上拿十几个孩子换成木头人不还是这样上下来了吗?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整体。在这一点上公开课又做得怎样呢?更有甚者是拉了几个班的“活跃份子”组成一个班来上的课。

四、从公开课的实用性来看

从公开课的产生、公开课的“含金量”、公开课中对学生的整体关注不够等情况可想而知,公开课是不具有实用性的。

我们是要精心备课,但我们不可能每上一节课都反复“试上”;我们的课堂是要提高效率,删去一些无用的环节,但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面面俱到,把记、说、写、诵、思塞满课堂。我们是要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但我们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预设,而不留给大多数学生深入文本、深入思考的空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尽管有些难,但有一两人举手了,老师便迫不及待地请他回答。却不知其他同学还没想出个头绪来,见有人回答了便如释重负,若再有来回答的,也往往受前者思想的影响,说出些大同小异的话来。

当然,并不是说公开课就一无是处了。公开课作为一种观摩学习的形式是很好的,展示与推广新教法、新理念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3]

只是我們上公开课的教师应该多从实际出发,保证教学的原生态,体现公开课的本真度。只有关注全体学生,敢干直面学生的欠缺之处,敢于直面新鲜有趣的生成,敢干直面教学过程中意外的冷场,这样的公开课才有研讨的价值。

而听课的教师也不要一味模仿,盲目照搬,感叹他人的课堂而忽略了自身的优势。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教学本色,吸取他人的精华,补充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

我们应当不断地从各式各样的公开课中汲取新课改的活水,并以之浇灌到我们的常态课中,使我们的课堂吐露花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楠.小学语文: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8-111.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第2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7-60.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7-68.

猜你喜欢

常态课公开公开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建设研究
浅谈当前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审计结果的公开与运用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