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2016-05-28周云云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常态课反思

周云云

摘 要: 常态课上孩子们不愿意发言、课堂表达不尽如人意,往往是缺少安全、支持的课堂人文环境。宽松的亲和型课堂对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纯真的交流、民主的对话十分必要。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素材、感受数学的亲和;引导学生品质思考,做亲和的教师;从点滴的课堂语言抓起,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常态课充满亲和的气息。

关键词: 亲和 常态课 反思

一、缘起常态课的反思

反思一:常态课,“冷清”?

即使是枯燥的公式也有对简洁、精确、对称美的追求。常态课是应该有“美感”的。然而,学生课堂反应的寡淡是众多常态课的尴尬。

究其原因,教师或是因为课时的进程,或是因为经验使然,总是不由地打断孩子或精彩或错误的思维,继续进行教学流程。说出的结论就像是咒语,禁锢了孩子思维的魔棒。

反思二:常态课,“教师主导”?“学生中心”?

此外,一些热闹起来的常态课又出现了另一种景象:教师不敢参加小组的讨论,不能定性评判学生的回答,怕扰了学生讨论的自由,怕惊了学生的发现,更怕搅了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对“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曲解,对“课改”精神的误读。

二、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一)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素材、感受数学的亲和。

这是首先要做到的。因为一个亲和的素材往往会让学生难以忘怀。

以二年级“认识7的乘法口诀”的导入部分为例: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找一找下面这个故事中的数学知识。

蟠桃大会没有被邀请,齐天大圣十分恼,一个筋斗云翻到了要举行蟠桃大会的瑶池之中。看到满桌的蟠桃和各种碧玉琼浆,齐天大圣心想:既然玉帝、王母不看好俺老孙,又何必遵守三六九等的天宫规矩?想到这,大圣隐身一变,管它三七二十一,独自坐在玉帝的座位上享用各种美食。不一会,大圣就醉了,跌跌撞撞地进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老君的炼丹炉里喷出了用天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仙丹,大圣心想“这定是个好东西,待俺老孙来尝尝”。

提问:你找到中间的数学知识了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两句口诀。

这样的一个寻找问题难度并不高,有趣的情境导入却可以让每个学生产生亲和感。有趣的故事使得学生暂时忘却寻找的任务,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讲。等大圣说出“待俺老孙来尝尝”时,故事戛然而止,把学生从猴子的身边拉了回来。而凭借之前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学生都能够从故事中把两句口诀找出来。还让“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成为学生课上、课下朗朗上口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家喻户晓的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感到亲切,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他们的心,成功帮助学生记住了两句口诀。这样亲和的设计,课堂教学效率不言而喻。

(二)引导学生品质思考,做亲和的教师。

孩子是单纯的模仿还是真的理解掌握了知识?什么样的变式练习可以真实反馈和修补学生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习惯倾听,引导学生品质思考,做亲和型教师。

《加法简便计算》片断:

提问:你能运用简便算法完成试一试第一题吗?

学生纷纷独立解答。

核对:你是怎么算的?

一个孩子不急不慢地小结起来:不管是加法交换律还是加法结合律,连加算式里,先算任意两个数的和,答案都是对的。

高度精练的小结。其他孩子听明白了吗?

笔者提问:是不是这样呢?以65+79+21为例,先算79+21,最后结果是165,先算65+79,或先算65+21,最后结果是不是也是165呢?

学生计算后齐表示答案是一致的。

引导:答案一致的背后一定有原因。65+79+21为什么既可以先算79+21,又可以先算65+79,还可以先算65+21?

生1:都表示三个数的和。

生2:先算79+21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先算65+79是按正常顺序从左往右算的,先算65+21既要用到加法交换律又要用到加法结合律。

小结:一位小老师从加法的意义角度解释,另一位小老师从加法运算律和运算顺序介绍三种计算过程的合理性。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做出某些调整。如果将这一环节进行轻描淡写的过渡,学生就容易产生对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应用上的认识缺失,对今后的运算律学习产生懈怠,最终导致对运算律的认识不清。这无疑是在“拔苗助长”。每个学生应主动提出自己感到怀疑的现象、不苟同传统的和一般的答案、对同一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见解,从而使知识体系在横向上不断扩展,在纵向上不断加深,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及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生活风格。亲和型教师的魅力无限。

(三)点滴情怀语,亲和满课堂。

从点滴的课堂语言抓起,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常态课充满亲和。

孩子们需要愿意表达,不怕说错话。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亲和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先说”“多说”。“先说”就是在接触知识之前,让学生说说对它的初步感知:说出观察结果,说出猜想,说出想法。虽然这些往往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矛盾的见解,但是教师能在这些回答中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不知道哪些知识,想知道哪些知识,以及还有哪些知识是模糊含混不清的,作为及时、灵活调整教学的依据。“多说”是让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发言,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在集体的交流中提出意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己的思路。北京特级教师李烈提倡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先说”“多说”。李烈在《我教小学数学》中写到,只要学生说了就是一种参与,就是一种思考,就是一种积极求知的状态……小学生有自己的发现,能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实际上就是观察思考的结果。如果一些知识、规律由教师讲,就可以达成共识,但这样做剥夺了孩子们观察思考的权利,抢夺了孩子们亲自参与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时间。时间长了,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压抑,变得死板,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言的鼓励。

在课堂上还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可以说一说:“还有谁也想试一试?”“她说得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像这样说一说?”这样孩子们就努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

愿意说,爱表达,这就是亲和课堂给孩子们留下的良好学习习惯。

常态课不意味着平凡,“亲和”的数学教师一定会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用“心”教学,让常态课堂充满亲和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李烈.我教小学数学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中国特级教师文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56.

[2]郭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猜你喜欢

常态课反思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在常态中追求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