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1曾丽梅

健康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护理

曾丽梅

摘要:传统“边唱边学边做”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脱离临床实际,标准化病人(SP)融入到护理实践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呆板和固定,为护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且不影响患者安全,合乎伦理的仿真环境,贴近临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SP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护理实践技能教学,现就SP在护理教学应用作一综述,以促进SP在该领域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护理;实践技能教学

标准化病人(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特别培训后,能恒定、逼真的模拟临床病人的症状,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充当教师角色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的人员,能够真实表演病人、家属或同事并且可以进行反馈的演员。国内外医学院校SP教学几乎实现了和护理专业的所有课程的整合,包括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本文对SP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为改进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SP在护理教学应用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病人的就医观念不断改变,医疗护理风险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护士已成为高风险执业之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最大程度降低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发生率非常重要。现实是在校学生没有临床操作体会,大多中高职院校未开设临床见习课程,护理教学规模的扩大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护生临床实习操作易被家属拒绝,护生“练手”的机会很少,护生实习后某些科室专业性和高风险性,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临床带教困难。传统的护理实训教学与操作练习往往模型人为操作对象,学生自说自话,边做边唱在模拟人进行单纯机械化程序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没有情感方面的真实感受,缺乏护患沟通,约束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实习时陌生,不知从何下手操作,不会和患者交流,焦虑,缺乏自信,自我满意度低。SP应用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连接院校内与临床工作的实训教学,实现护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适应期”。SP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融入到真实案例中,在一个安全合乎伦理的环境下再现临床场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不同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培养同理心,改善护生的沟通行为,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SP教学模式允许错误发生,以致相同的场景在临床工作出现时,能更好的处理,避免错误在病人身上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二、SP产生过程

1.招募与面试

医学院校大多选用在校学生或者教师扮演SP,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易于培训和管理,便于维护团队的稳定性。SP招募的总体要求: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专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吃苦耐劳,有服务意识且责任心强和具有奉献精神。

2.培训、考核与使用

通过培训使SP与临床病人的表现基本相同,加深学生对临床实际情景的感受。SP培训质量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选定的对象接受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病情模拟和表演技能培训,定期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真实患者观察与交流,基本了解各类患者内心感受与心理变化。在校编好案例脚本进行预演练习,模拟不同疾病患者情绪变化,表情和说话的语气。经过预演、教师指导、反复排练,考核达标者方选定为SP并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并用于教学。对SP考核确保SP质量,评价其模拟能力、评估能力和指导能力,考核还包括日常的纪律、态度、团队精神等考核,标准化、稳定性及表演能力是SP质量3个最主要的方面。

三、SP 教学实施过程

传统教学法采用“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在模型人上练习— 点评总结”的步骤;SP 教学法采用“布置案例预习—教师操作 示范—学生在 SP 上练习—点评总结”的步骤。将实训内容融入标准化病例中,由经过培训的SP扮演病人和家属,学生在SP上完成患者评估,和各项实践操作及健康教育,鼓励SP设置各种“陷阱”和“困难”,学生全程跟SP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按照护理程序对SP实施整体护理。院校临床护理教师和在校教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标准化、系统化设计的临床病例,案例包括病人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等,充足的案例库保证教学实施。

四、总结

SP不能完全替代患者,SP只能模拟患者主观部分,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对特效化妆技术依赖,所能扮演的疾病种类也有限,涉及伦理方面的禁忌,禁止对SP做侵入性操作,不能暴露隐私部位,静脉输液,导尿,肌肉注射等操作,学生体会不是很真实,高仿真模拟结合SP是克服 SP 局限性的可行策略。教育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对SP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护理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严谨性有待加强,SP教学案例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简单典型案例,难以体现临床疾病的多样化,护生对复杂疾病的认识有待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招募培训职业 SP 需大量经费投入,多数医学院校无法开展,教师SP成本低但反应不够真实,学生面对教师SP难免会紧张影响水平发挥,学生SP由于学制短、稳定性低,SP表现易受负性情绪影响,让学生对SP的扮演水平及教学质量进行反馈,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今后培训SP。

参考文献:

[1]杨华夏,梁乃新,徐源,等.中国标准化病人教育者的现状和挑战[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4):46-49.

[2]殷秋慧,馬孟可,李钊,等.近十年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应用回顾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2):72-75.

[3]贾德馨,王永晨.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学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2):1023-1026.

[4]郭岩,林亚楠,张炳蔚,等.虚拟病例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6):889-892.

[5]张建锋.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282-283.

猜你喜欢

标准化病人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在留学生胃肠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实践与探讨
临床医学专业OSCE考试的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