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9-10-21代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代瑛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阶段。汉字的学习,诗词的理解,是小学时期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作为一名传承者,就要负责将汉字,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让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传统文化

引言

学习传统文化,首先是从学习汉字开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古代的字体与现代字体进行比较来授课,讲述文字组合背后的有趣故事。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字之后,就将进入古诗词的学习环节中,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教师不但要交给孩子怎么去解读语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诗词创作的背景、情境以及作者爱国,爱大好河山的情怀,培养孩子的心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或者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能让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一、有趣的汉字

汉字的学习阶段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必经阶段,也是通向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在小学学习的课程标准中,学生往往会进行“多认少写”的学习,只有学生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识字量,才能进行广泛的阅读,然后学会写作。教师将传统文化运用在汉字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而且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在开始教授课程之前,可以将相同偏旁的字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的相同之处。比如:狼、狗、猫、狮这几个字,都是反犬旁,学生们观察出来以后,教师再告诉他们,反犬旁的字,大多数都是指动物,教师紧接着提出疑问,“所有代表动物的字都有这个偏旁吗?”,通过疑问引出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先解释 “神话”两个字的含义,对仓颉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仓颉有着“双瞳四目”,并且是他创造了汉字,然后进入主要的故事部分,最终通过故事回答之前提出的疑问。在整个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们至少学习到了三个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汉字的类似性、什么是“神话”以及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1]。

二、美妙的诗歌

诗歌的美妙不仅在于所表达的画境美,还在于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背后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初入小学,学习的都是意境和字比较简单的诗,对于这类诗,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诗歌表面意思的理解,教学生体会诗的画境,教他们朗读诗歌要讲究抑扬顿挫。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诗歌也会越来越复杂,已经能对诗歌的画境有较好的分析[2]。

骆宾王的《咏鹅》是小学生必学的古诗,也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入门。对于这首诗的学习,老师可以先带学生简单了解一下骆宾王写这首诗时的小故事,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跟小学生入学的年纪一样,从小就是一个神童,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虽然我们不是神童,但是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就是诗歌的朗读,教师要交给学生如何朗读诗歌,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体会诗歌之美。有的学生之前已经了解听过,甚至会背这首诗,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先来朗读,然后让其他学生来评判好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诗歌的方法,让大家一起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的朗读,一些学生已经有了画面感,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这首歌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注意尽量用“还能想到什么”“有了 xx 之后,还会有什么”这样的句子去提问,而不是“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句子。在《咏鹅》中,学生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鹅,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问他们,诗歌里面的鹅是生活在哪里,聪明的小家伙们就会告诉老师。到这里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畫一画他们脑海中的场景,因为诗歌中有对鹅形象的描写,老师可以重点提醒一下学生,让他们给鹅涂色,最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总而言之,对学生的学习是引导式的,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是什么。

在学生们发言结束之后,老师这个时候节可以做个总结,给学生完整的讲一讲整首诗的画境,最后再让他们带着脑海中的画境一起再去朗读这首诗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阶段,经过几遍反复的朗读,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下来了,只要后面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就能够独立分析诗歌的画境,能够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奠定写作的基础。

三、透过诗歌,感受纷繁的历史文化

古人通过古诗词来寄情抒怀,每个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每首诗里面包含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描写以及自己的抱负理想情怀。学习诗歌是初步认识一个朝代和历史人物的媒介,学生长时间学习某位诗人的诗歌之后,会发现他的诗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心境有关。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诗,还能学到诗歌背后的历史,学生对一个朝代的认识,往往都是从一个人物开始的。因此老师在诗歌教学当中,一定要多给学生讲讲诗人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

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老师在正式讲授这首诗歌之前,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首诗是处于盛唐时期的李白所作,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盛唐,并且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在对诗人和朝代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就可以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李白被赦免之后所作,这对于理解整首诗歌的思想情感有着很大的帮助。诗歌表面上描写的是白帝城到江陵的长江,白帝城的高,江陵的路途遥远,沿途所看到的景色。事实上,李白借物抒情,彩云间的白帝城、轻快的小舟等一系列场景的描写都表达了被赦免之后的愉快心情。在这里,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能对李白的心情进行表述,对于反应慢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用诗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体会诗词能代表心境的神奇美妙。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纷繁多彩,诗词歌赋给中文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需要继承的,小学语文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汉字诗词的理解是了解历史的基础,老师是文化传递的使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表面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将背后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心境,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杨光红.探讨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读与写,2019,(26).

[2]李华英.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123-13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