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效能模式的建构

2019-10-21刘慧

灌篮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

刘慧

摘要:在面对当下体育教学环境,从人文视野下分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效能模式的建构,传统教学的方法未能满足日益更新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資源的缺乏,使得学生的热情逐渐减弱。在人文视野下的背景下,提出重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性和可能性,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本文基于此,旨在创新体育的教学理念,发展课程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模式建构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软实力也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兴盛的决定力量,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本国文化的生存环境双重压力下,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逐渐减弱,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内涵和价值渐渐迷失了方向。各大高校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地,教育界学者也开始投入相关研究,从人文视角深入探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

一、人文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首先,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误解造成的偏差已经深入人心。各大高校开展体育课程的目标是督促学生注重身体锻炼,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但就目前而言,民族传统体育还只是专注于技术水平上的提升,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内涵以及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特有的底蕴,并深入贯彻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修养身心,但由于目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尚浅,导致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大众且单一,没有凸显其中的文化价值,缺乏相应的实践。西方的体育项目传入国内,导致人们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实际教学水平的差距。许多带有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和传统习俗并未引入到现在的体育课程当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对其的兴趣大大减少,并且学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方式有待更新。

最后,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传承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并选择适合的项目应用于各大高校,比如,武术项目、舞狮等。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只注重技术上的考量,并没有注意到文化教学上的推广,以高校武术教学为例,学校注重简单的招式教学,内容、招式没有随着时间去更新,只是浅于表面,教师反复教学,学生重复练习,而对于武术的起源、文化背景、价值和内涵等却并未被提起,学生对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敷衍了事。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身份特征,是民族复兴的决定力量[1]。

二、人文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效能模式的建构

面对当下民族高校体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新活力,以便民族传统体育以积极向上的姿态继续发展。

第一,以传扬文化为教学目的,旨在推进民族高校体育的蓬勃发展。西方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弈,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注重文化的教育方式,而西方则更多的是宣扬西方整体的实力和力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传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主张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价值,需要从文化内涵出发,学习其中的技术和技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文化现象,旨在弘扬高尚的人文操守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例如,各大高校开展的太极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阴阳”、“天人合一”、“道”等哲学思想,从而进行有计划的教学,而不是简简单单学几招几式便结束了这门课程。在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太极拳就是通关调节身体的穴位,打通任督二脉,以促进身体内部系统的有效运作。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业蕴含着科学的养生方法和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所以作为以弘扬文化为教学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2]。

第二,重视多元文化教学,构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系统。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群众性和趣味性,所以不能过分强调其竞技特点,也不能进行标注化改造,因保留其特色之处;其次,因其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其文化内涵,会导致学生悄然无味,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所以,技术与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成为了重点;最后,要做到实践性与特色化相结合,保留原生态与多样性,各大高校可根据本校的特色,按照课程的编排加入相应的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丰富的体育课程,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弘扬优秀的体育文化精神。我国历史文化可追溯到上下五千年,纵观历史,我国体育项目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并且内容各有千秋。例如,东北三省的滑雪,西北的摔跤,南方的赛龙舟,这些各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因材施教,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完整的体育课程,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重庆高校将“巴渝舞”引进体育课程中,湖北高校将“陀螺”引进体育课堂中,打造属于本校的特色课程[3]。

第三,改进文化教学方式,促进民族体育精神的广泛传播。教师注重特色教学是第一步,将多元教学方式与体育竞技精神结合起来是第二步。民族传统体育并不仅仅具备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具有欣赏性和文化性,所以高校在面临改进教学方式中,不能忽视其二者的关系。例如,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在学习技术性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文化性,二者的紧密联系,可以发挥“1+1>2”的作用。

第四,利用互联网,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民族传统体育相继的传承,其中必须注入时代的内核,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各大高校可利用互联网,加强各学校之间的联系,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以北京的高校为例,对跳球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出既定的游戏规则,完善这门竞技体育。互联网的高效性促进课程的合理优化,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作为传承民族体育精神的纽带。互联网不仅让国民深入认识和了解到本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

三、人文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

在面对注重特色化教学的传统体育,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打造多元化与竞技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首先,需要注重文化教学的层次性。各大高校建校背景不同,所具备的地理位置也不同,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以及本校的发展来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师通过改造这些课程,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辅助相应的课外活动加以实現。例如,武术课程注重技术性,但也可加入实战演练课,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单纯的模仿一招一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会产生莫名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的相应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课程内容,以学带动教,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竞技性是不可忽视的,技术教学是教学模式的重点,从另一方面来说,技术性也是文化的一种,包括姿势和运动轨迹等,民族传统体育所具备的竞技精神可以带动学生更多的参与热情,但竞技性是与文化性不可分割的,文化是技术的目的,技术是文化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最后,建构新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仅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还需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的课堂表现分、考试所得实际分数等综合来评定学生的整体成绩,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文化性的教学评估体系[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效能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考量教学模式和考察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打造具有高校本身特色化教学特色,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弘扬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民族传统。这些都需要通过时间去证明,特殊的时期制定特色的课程,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荣.探寻学校文化视野下的体育校本课程构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 (21):146-146.

[2]李玉.试论人文视野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22):108-109.

[3]宋翠翠.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路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6):69-70.

[4]李勇.基于人文精神论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8,v.8;No.232 (10):192-193.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体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高职高专地理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研究
人文精神与中学生教育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
寻思的寻思——立法者·解释者·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