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探索

2019-10-21沈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初中生物

沈洁

摘 要:现行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生物探究活动,本文基于学科特点、学生学情提出了一些确保生物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方法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有效完成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是青少年进入生物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并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充分体现着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现行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设计的有关活动栏目类型有“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演示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并喜欢动手亲自尝试。因此充分合理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每个初中生物老师必须好好思索和探讨的,是学生生物探究活动有效完成的保证。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关于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一些探索。

1.鼓励学生变熟悉的对象为探究对象,主动参与探究

在生物课堂上,一个知识往往通过一种典型生物为代表来让学生进行探究进而认识,这就往往导致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不能被理解,使学生的疑问很大。而且由于初中生物在初中教学中不可能占据学生太多的课外时间,所以很多心中有疑问的同学在课后也不会继续主动探索,学生获得的知识也就不能从个别到一般。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探究中,就要求老师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探究平时常见的一些东西,从而活学知识。比如学习种子时,课本安排了一活动,就是“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老师还可拓展开来,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苹果、桃子、梨的种子的位置。学生是以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认识了种子的结构的,从而认识到如大豆种子和菜豆种子是的两片子叶的,而如玉米、小麦种子是只有一片子叶的。但是平时学生常吃的苹果、桃子、梨子等却不知道到底是有一片子叶呢还是有两片子叶。为了让学生区分出种子的子叶数目,本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观察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后,还预留时间,让学生用开水浸泡了苹果、桃子、梨的种子后剥去种皮,让学生敲开桃核剥开种皮,学生惊奇地发现,苹果、桃子、梨的种子也是两片子叶的,这就使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热情高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也拓展开来。

2.启发学生注意联系平时生活积累,联系课堂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善于发现并联系课堂的习惯,这就造成在各类活动中,学生总是孤立地为活动而活动。为此,就需要老师主动启发学生平时注意生活积累,活用于各类活动。比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课本安排了“资料分析”其中有一个资料是关于水葫芦的,课本已经有图片了,我又另外在网上收集了水葫芦各个生活时期各个角度拍摄的图片,我也告诉他们这种植物我们一般肯定见过,但是还是有些学生还是没反应。于是,我取出了事先采集的水葫芦,学生一看,这下子开始讨论开来,有的说在本市市中心正阳桥下面的河里曾经有这一大片,有的说在乡下曾经看到过飘满整个湖面的水葫芦,特别是在乡下的学生还知道水葫芦会导致河里小鱼、小虾变少。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看似陌生的植物就在我们周围,这则资料就分析得也特别顺。

3.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服务于课堂活动

新课标生物课上的活动,比如实验,很多都有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而且有的材料并不一定是今天准备明天就能用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纵览全书,全局统筹,提前布置学生为实验准备好材料。比如在学习真菌时,课本的活动是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颜色和结构特点。青霉和曲霉哪里来,授课时已是深秋,自然状况下不大可能有,因此当然要自己培养,培养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这节课的观察能顺利进行,基本上应该至少提前两个星期就布置培养。让学生在桔子皮上洒上一点水,在面包上洒上一点水,再放到塑料袋内扎紧放到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在这期间,我经常会询问培養的情况,并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作出处理意见。由于学生自己培养了青霉和曲霉,所以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也已知道了它们的生存条件。这种知识获取方式远比教师课堂上一遍遍教有用得多了,而且学生接受学习轻松愉快,老师也很轻松。

4.创设学生资料搜索条件,加深活动认识与体会

新课标生物设计了很多“资料分析”,让学生对资料分析后得出结论或加深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或者有时要选取一些联系当时实际的材料,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或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课堂上老师适时地添加一点或是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资料来分析,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我的课上,根据教材课时内容需要,我会提前预约利用学校未来教室,课堂上学生就可以自主查询所需信息。比如,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中,学生分析了书本上的三个资料后,我再推送一些网站,或者是我个人自制的有关这一内容的微博,那么配以图片、音乐或一些动画,就可更加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动物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物质循环流动的作用、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这个知识点,也更好地贯彻了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此外,在一些课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课时中,剩余时间老师也可以利用班级教室里的电脑灵活创设资料搜索条件。比如在学习外来生物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时,教材信息库介绍了多种外来物种,除了水葫芦以外,还有牛蛙、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空心莲子草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同学就会提出这些动植物到底什么样子,那么,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搜索这些动植物的图片,学生看了这些图片,或开了眼界或让学生明白原来这就是我见到过的某某动植物。像这样的情况学生有时的求知欲老师并不可能都在备课的时候想到备到,那么在课堂上也可以灵活机动一点,为学生创造求知的条件

5.合理统筹一课时内容顺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理解教材活动

新课标生物课瞄准课改发展的趋势,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为线索安排内容,注意到的不仅是单个知识点的阐述,而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统筹安排课时,作为构成教材的每一课时当然也要求教师站得高统筹得细。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该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因此有的实验可以用演示实验也可以安排学生实验的,我一定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如在学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课本安排了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当然教师可以课前准备课堂演示。但是,与学生实验相比,当然是学生自己动手效果更好。所以,统筹安排本课,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让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现象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学生切下大小相等的两根萝卜条,并且用尺量好它们的长度,分别装入盛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做好这些后,教师再开始新内容,在认识了根的作用后,我通过设问根为什么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从而导入该实验。这个时间,实验现象也可以观察到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所以只有很好地安排一课时内容顺序,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这样合理统筹,就可以确保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戴赟.俞佩芳《谈中学生物学探究性拓展实验》[J].生物学教学.2005(8).

[2]马兰.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24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初中生物
初中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